塞山如罫孰为畬,书屋高无须蠹书。
每事惜阴较分寸,常思克已拟耘锄。
芸窗旦夕堪容与,灵囿烟云恒跂予。
设以农功喻学业,祇求多稼不求馀。
塞山如罫孰为畬,书屋高无须蠹书。
每事惜阴较分寸,常思克已拟耘锄。
芸窗旦夕堪容与,灵囿烟云恒跂予。
设以农功喻学业,祇求多稼不求馀。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经畬书屋叠前韵》。诗中以“塞山如罫孰为畬”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农耕生活相联系,形象地描绘出书屋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接着,“书屋高无须蠹书”一句,既表达了对书屋环境的赞美,也暗含了对书籍保护的重视。
“每事惜阴较分寸,常思克已拟耘锄”,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将读书治学比作农夫耕作,需要精打细算,勤勉不懈。诗人通过“芸窗旦夕堪容与,灵囿烟云恒跂予”表达自己在书屋中的生活状态,仿佛置身于一片充满灵性的园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
最后,“设以农功喻学业,祇求多稼不求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学习与农耕相提并论,强调了勤奋努力和实际成果的价值,而不追求虚名浮利。整首诗通过对书屋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种藕百馀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
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
褰裳思云驾,望崖想曾城。
驰步乘长岩,不觉质自轻。
矫首登灵阙,眇若凌太清。
端坐运虚轮,转彼玄中经。
神仙同物化,未若两俱冥。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