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艳对枯筇,西来解后同。
折花羞鬓白,未插已颜红。
榴艳对枯筇,西来解后同。
折花羞鬓白,未插已颜红。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通过榴花与白发老人的对比,展现了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美好。
首句“榴艳对枯筇”,以“榴艳”象征着生命力与美丽,而“枯筇”则代表了岁月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两者相对,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状态。
次句“西来解后同”,可能指的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场合,诗人与他人相聚,共同欣赏这番景象。这里的“西来”可能暗含着某种方向或时间的概念,与“解”字相呼应,暗示了一种解脱或理解的意味。
接着,“折花羞鬓白”,描述了老人折取榴花的情景。这里的“羞”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老人因自己鬓发斑白而感到的轻微羞涩,也隐含了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这也是一种对自然生命力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未插已颜红”,意指老人虽然折下了鲜艳的榴花,但还未插入发间,脸上就已经泛起了红晕。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老人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即使只是简单的一朵花,也能带来如此之多的情感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生活中平凡而又充满诗意的一幕,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