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如盖挺孤标,先世遗来匪一朝。
色借绿袍荣及第,枝娇黄鸟惬迁乔。
长承雨露当霄汉,迥出风烟带驿桥。
不似灞陵原上树,管人离别半无条。
亭亭如盖挺孤标,先世遗来匪一朝。
色借绿袍荣及第,枝娇黄鸟惬迁乔。
长承雨露当霄汉,迥出风烟带驿桥。
不似灞陵原上树,管人离别半无条。
此诗描绘了一株独立于门前的柳树,形象生动,寓意深远。首句“亭亭如盖挺孤标”以“亭亭”形容柳树高耸的姿态,犹如华盖,独树一帜,展现出其超凡脱俗之姿。接着,“先世遗来匪一朝”则点明这株柳树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经岁月,传承而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色借绿袍荣及第”一句,将柳树的绿色与古代学子的绿色官服相联系,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合,象征着柳树见证了无数学子的荣耀时刻。“枝娇黄鸟惬迁乔”则描绘了柳树枝头,黄莺栖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对柳树生命力的赞美。
“长承雨露当霄汉,迥出风烟带驿桥”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柳树的坚韧与高洁,它不仅承受着天地间的雨露滋养,更在云霄之下,风烟之中,独立于驿桥旁,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最后,“不似灞陵原上树,管人离别半无条”以对比手法,将眼前的柳树与古代灞陵原上的柳树相比较,前者虽也见证离别,但其姿态更为从容,寓意着即使面对离别,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门前柳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寄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别君未月馀,情思一何渺。
两夕频梦君,宛在松门道。
花雨昼濛濛,深绿莺啼小。
于时见君来,坐石漫倾倒。
赠我以加餐,劝我归必早。
予即前致辞,为言山水好。
感君促归期,常恐及秋老。
有身难奋飞,却羡空中鸟。
遗书慰高堂,镫前复草草。
枕落忽惊翻,千峰月初晓。
关山月,关山月,山月高高漏未歇。
城头一夜戍角鸣,大帅平明大纛行,寒沙万里晓光白,斥堠千山烽火青。
昨从都尉下三山,复逐轻车出汉关。
三边积雪埋头白,五夜胡风彻甲寒。
月色营前凝望久,重窥记自葱岭首。
多情不舍出塞骑,犹为离人照刁斗。
关山月,愿分一半清皎光,为照闺中望月常如此。
塞上征人行未已,醒时惆怅月照席,梦里空迷塞烟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