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梁土惹埃尘。
当时不得志公老,也是恓恓去国人。
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梁土惹埃尘。
当时不得志公老,也是恓恓去国人。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颂一百则》中的第七十首。诗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不向双林寄此身”,暗示了诗人原本可能向往出家修行,远离尘世纷扰,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他未能如愿在寂静的双林寺度过一生。次句“却于梁土惹埃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身处世俗,不得不在梁土(可能指当时的都城)沾染尘俗之事,感到无奈和遗憾。
第三句“当时不得志公老”,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实现理想,年事已高但仍不得志的感慨,这里的“公老”可能暗指自己或他人。最后一句“也是恓恓去国人”,“恓恓”形容心情不安或忧虑,“去国人”则表明诗人对于离开家乡或理想国的忧虑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流露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展现了僧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苦闷。
公之所设施,道德之馀事。
有性给其才,无物蔽其意。
大车积以载,牛刀迎者解。
以要操其纲,以妙观其会。
善誉不尽知,善毁没可讥。
校之古人辈,彼若有所为。
公之所然者,以智不以凿。
其力日以裕,其济日以博。
至于我曹者,使相望相闻。
犹能领官属,携诗叩吾门。
先看陶家柳,次看陶家菊。
茶中许投花,坐上呼燃烛。
顾我为乐叟,勉我以不倦。
我是孟东野,终附郑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