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盖乾坤气量周,铜睛铁眼一齐取。
几多利脑尖锋者,到此如何敢出头。
函盖乾坤气量周,铜睛铁眼一齐取。
几多利脑尖锋者,到此如何敢出头。
这首诗名为《针筒》,是宋代僧人释慧开所作。诗人以针筒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其包容万物、无所不纳的气度。"函盖乾坤气量周",表达的是针筒容量之大,如同包容天地,气度非凡。"铜睛铁眼一齐取",则以铜和铁来形容其洞察力之锐利,无所遗漏。接下来,诗人讽刺那些善于投机取巧、心存侥幸之人,暗示在这样的大气量和洞察力面前,那些小聪明和企图钻空子的人将无所遁形,"几多利脑尖锋者,到此如何敢出头",揭示了针筒的威严和公正,让那些试图耍小聪明的人不敢轻易显露。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司马迁生蔡邕死,关系存亡一代史。
有元实录录未曾,后妃传事逸无徵,幸向宫监馈饧饵。
挽起井中僧大梓,史不可死身不死。
小车赐宴诗后成,先忧之意答圣明,忽然东阁闻履声。
亡臣佐命满君侧,岂必人人文相国。
无城守功作余阙,安得和州享庙食。
呜呼责尔一死尔亦能,只恐真珈饮器没西僧,万古空图永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