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子如陶母,持身比伯姬。
携扶同出峡,侨寄未还枝。
阡有时而表,魂无所不之。
一端差慰意,徐字与杨碑。
诲子如陶母,持身比伯姬。
携扶同出峡,侨寄未还枝。
阡有时而表,魂无所不之。
一端差慰意,徐字与杨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题孙母陈孺人墓志》,它不仅是一首悼念祖母的诗,还是一篇深情致敬女性德行和智慧的作品。诗中融合了对前世文化典故的借鉴与现代生活的情感体验。
第一句“诲子如陶母”,直接将孙母陈孺人比作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母亲——陶母,表明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高标准和善良。陶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妇,以其教子有方而闻名。
第二句“持身比伯姬”,则是将孙母与史书记载的古代女德典范——伯姬相提并论,赞扬她的一生恪守节操,如同古代圣女伯姬一般。
第三句“携扶同出峡”,描述孙母与诗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或是家庭活动中表现出的亲密关系。这里的“峡”很可能指的是某一地理环境,如山峡等。
第四句“侨寄未还枝”,则透露出孙母临终前对家人的思念和挂念,以及她虽不在人世但精神仍留在家族中的情感。
第五句“阡有时而表,魂无所不之”强调了孙母的美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彰显,她的灵魂似乎无处不在,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人和事。
最后两句“一端差慰意,徐字与杨碑”,表达了诗人对孙母墓志铭文的关注和敬意。这里提到的“徐字”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书法风格或是对古代名家徐熙的书法艺术的致敬,而“杨碑”则可能是指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尊崇,她不仅在家庭中是一个坚强的支柱,更是在道德和智慧上影响着周围的人。通过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典范,诗人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敬意和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