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孙母陈孺人墓志》
《题孙母陈孺人墓志》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诲子如陶母,持身比伯姬。

携扶同出峡,侨寄未还枝。

阡有时而表,魂无所不之。

一端差慰意,徐字与杨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ūnchénrénzhì
sòng / liúzhuāng

huìtáochíshēnbǎi

xiétóngchūxiáqiáowèiháizhī

qiānyǒushíérbiǎohúnsuǒzhī

duānchàwèiyángbēi

翻译
教育孩子如同陶母一般慈爱,自身行为如同伯姬般高尚。
一同出门远行过三峡,流离失所仍未回故乡。
墓地上的标记有时可见,亡者的灵魂无处不在。
些许安慰能稍减忧愁,慢慢地刻下字迹在杨碑上以示纪念。
注释
陶母:陶渊明的母亲,以慈爱教子著称。
伯姬:鲁国的贤淑女子,以品德高尚为人称道。
携扶:相伴扶持。
侨寄:流离寄居。
表:墓碑上的标记。
魂无所不之:灵魂无所不在。
一端差慰意:一丝安慰。
徐字:慢慢书写。
杨碑:杨家的墓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题孙母陈孺人墓志》,它不仅是一首悼念祖母的诗,还是一篇深情致敬女性德行和智慧的作品。诗中融合了对前世文化典故的借鉴与现代生活的情感体验。

第一句“诲子如陶母”,直接将孙母陈孺人比作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母亲——陶母,表明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高标准和善良。陶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妇,以其教子有方而闻名。

第二句“持身比伯姬”,则是将孙母与史书记载的古代女德典范——伯姬相提并论,赞扬她的一生恪守节操,如同古代圣女伯姬一般。

第三句“携扶同出峡”,描述孙母与诗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或是家庭活动中表现出的亲密关系。这里的“峡”很可能指的是某一地理环境,如山峡等。

第四句“侨寄未还枝”,则透露出孙母临终前对家人的思念和挂念,以及她虽不在人世但精神仍留在家族中的情感。

第五句“阡有时而表,魂无所不之”强调了孙母的美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彰显,她的灵魂似乎无处不在,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人和事。

最后两句“一端差慰意,徐字与杨碑”,表达了诗人对孙母墓志铭文的关注和敬意。这里提到的“徐字”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书法风格或是对古代名家徐熙的书法艺术的致敬,而“杨碑”则可能是指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尊崇,她不仅在家庭中是一个坚强的支柱,更是在道德和智慧上影响着周围的人。通过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典范,诗人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敬意和悼念之情。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梦吟异奏亭

君行孚天地,君心动鬼神。

大名中日月,吴乐播韶钧。

阿閤犹仪凤,西郊未出麟。

如何湖上曲,长奏洞庭春。

(0)

泷滨次容彦昭二首·其一

南海三君子,来问泷冈居。

山高日月小,树古虬龙纡。

暮年得一饱,衰力尚三馀。

寄言白沙老,倦翼且栖梧。

(0)

佛岭三首·其三

追尘特地起,孤愤奈天何。

翠玉楼前泪,黄云塞下戈。

二龙争北野,孤鹤梦东坡。

却忆樊笼外,乘槎欲泛河。

(0)

与豫章吴生沼上亭子话旧

两地关心久别情,相招亭子话平生。

青藜缓步归来好,细咏新诗对短檠。

(0)

即事

灌罢时蔬又坐亭,游鱼泼泼沼澄澄。

天光云影徘徊处,谁共当年一鉴情。

(0)

次桂家林夜宿江岸傅氏

已喜琴书达桂林,却愁风雨打寒衾。

漫移栖息投安处,又称青灯夜读心。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