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流阅古无穷,相门又见生名世。
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
十二年间,挺身为国,勋庸知几。
便书之竹帛,铭之彝鼎,勤劳意、竟谁记。
一自平章庶政,觉人心、顿然兴起。
朝廷既正,乾坤交泰,华夷欢喜。
行定中原,锦衣归相,分茅□□。
看貂蝉绿鬓,中书上考,过三千岁。
庆流阅古无穷,相门又见生名世。
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
十二年间,挺身为国,勋庸知几。
便书之竹帛,铭之彝鼎,勤劳意、竟谁记。
一自平章庶政,觉人心、顿然兴起。
朝廷既正,乾坤交泰,华夷欢喜。
行定中原,锦衣归相,分茅□□。
看貂蝉绿鬓,中书上考,过三千岁。
这首词作是北宋时期诗人刘过的《水龙吟·其二》,是一篇描写古代忠臣事迹和赞美其功绩的作品。全词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思想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忠诚、勤劳和国家大义的高度评价。
首句“庆流阅古无穷”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无限赞赏的情怀。“相门又见生名世”则是说这些英烈的事迹传颂后世,门第相继,有着永恒的生命力。紧接着,“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强调了古代忠臣全心全意为君上所尽职守,像忠诚的典范一样,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
“十二年间,挺身为国,勋庸知几”具体指出了某位忠臣在十二年的时间里,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挺身而出,其忠心可鉴。接着,“便书之竹帛,铭之彝鼎,勤劳意、竟谁记”则是说这些忠诚勤劳的精神和事迹,被记录在竹简上刻于金属器物之中,但能真正理解其勤劳之意的人又有几何。
“一自平章庶政,觉人心、顿然兴起”表达了古代良好的政治清明后,人们心怀希望,精神为之一振。紧接着,“朝廷既正,乾坤交泰,华夷欢喜”则是说当朝廷政治清明,天地和谐,四方安宁时,中华与蛮夷都能共享欢乐。
“行定中原,锦衣归相,分茅□□”描述了在平定中原之后,英雄将士穿上锦衣荣归故里,他们或许还会继续分配土地,以实现农耕安居的美好愿景。最后,“看貂蝉绿鬓,中书上考,过三千岁”则是说即使时光流转,历史久远,但那些忠诚勤劳的事迹依旧被后人所铭记。
这首词作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古代忠臣形象的画卷,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也反映出了宋代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