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台虽在望,大觉未频临。
又已逾年别,率因得雨寻。
山田回绿意,野鸟空尘音。
调御端然坐,于凡不染心。
旸台虽在望,大觉未频临。
又已逾年别,率因得雨寻。
山田回绿意,野鸟空尘音。
调御端然坐,于凡不染心。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大觉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旸台虽在望,大觉未频临”以旸台象征高远之境,表达了对大觉寺的向往之情,但并未频繁造访,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期待。接着,“又已逾年别,率因得雨寻”则点明了此次游历的原因是因雨而起,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增加了旅程的偶然性和诗意。
“山田回绿意,野鸟空尘音”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间田野在雨水滋润后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以及野鸟在宁静中悠然自得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通过“绿意”和“尘音”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生命力。
最后,“调御端然坐,于凡不染心”表达了诗人静坐于寺中,内心超脱世俗,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这不仅是对佛教修行境界的追求,也是诗人个人精神世界的写照,体现了对清净、平和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禅意和自然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