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宫肃肃泰坛高,俎豆宵陈祀事劳。
乍拟六龙驰汉道,久瞻三雅步云璈。
河移星影临苍璧,烟拂香风荐太牢。
岂为兴朝誇备物,繇来不却涧溪毛。
斋宫肃肃泰坛高,俎豆宵陈祀事劳。
乍拟六龙驰汉道,久瞻三雅步云璈。
河移星影临苍璧,烟拂香风荐太牢。
岂为兴朝誇备物,繇来不却涧溪毛。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在南郊进行祭祀活动的庄严场景。首句“斋宫肃肃泰坛高”渲染出祭祀场所的庄重与神圣,接着“俎豆宵陈祀事劳”点明了祭祀准备工作之繁复与细致。诗人通过“六龙驰汉道”与“三雅步云璈”的对比,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宏大与神秘。
“河移星影临苍璧,烟拂香风荐太牢”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如流动的河水、闪烁的星辰、轻拂的烟雾和香风,以及祭品“太牢”,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充满仪式感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强化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性。
最后,“岂为兴朝誇备物,繇来不却涧溪毛”表达了诗人对祭祀活动的真正意义的理解,即并非为了炫耀物质的丰富,而是出于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崇敬,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与神灵的虔诚信仰和尊重。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皇家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秘,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仪式深刻的理解与敬仰。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
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唯算月,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壕三面斗,箭尽举烽频。
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
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沙拥战声。
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落滹沱浅,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视,不觉说添兵。
僧家无住著,早晚出东林。
得道非真相,头陀是苦心。
持斋山果熟,倚锡野云深。
溪寺谁相等,香花与梵音。
拂雾理孤策,薄霄眺层岑。
迥升烟雾外,豁见天地心。
物象不可及,迟回空咏吟。
巨石何崔嵬,横桥架山顶。
傍通日月过,仰望虹霓迥。
圣者开津梁,谁能度兹岭。
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
仙家异人代,俄顷千年外。
笙鹤何时还,仪形尚相对。
石室过云外,二僧俨禅寂。
不语对空山,无心向来客。
作礼未及终,忘循旧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