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萧寺倚城西,避暑因来上界栖。
为乞经文开宝藏,遂探谛语照金篦。
晨披贝叶生岩石,夜诵昙花落水泥。
自是远公容小谢,忘言终日对招提。
清凉萧寺倚城西,避暑因来上界栖。
为乞经文开宝藏,遂探谛语照金篦。
晨披贝叶生岩石,夜诵昙花落水泥。
自是远公容小谢,忘言终日对招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访问四祖寺,在此静心阅读佛经的体验。首句“清凉萧寺倚城西”,以“清凉”二字点出寺庙环境的宁静与清幽,而“萧寺”则暗示了寺庙的古老与庄严。接着,“避暑因来上界栖”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为了避暑而来,也暗含了对寺庙超凡脱俗之境的向往。
“为乞经文开宝藏,遂探谛语照金篦”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佛经的虔诚求知之心。他不仅渴望获取知识,更希望通过深入研读,找到真理的光芒,如同用金篦(一种古代用来刮除眼翳的工具)照亮心灵一般。
“晨披贝叶生岩石,夜诵昙花落水泥”描绘了诗人清晨披着贝叶经文在岩石间阅读,夜晚则在水泥地上诵读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阅读的勤奋,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持久性。
最后,“自是远公容小谢,忘言终日对招提”表达了诗人对高僧远公的敬仰,以及自己在寺庙中与自然、与真理对话的体验。通过与招提(寺庙)的对话,诗人达到了忘言的境界,即超越语言的束缚,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传达了对宁静、智慧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