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台源境,锄荒三径通。
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
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
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
闻道台源境,锄荒三径通。
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
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
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十九叔父台源》,通过对台源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想象。首句“闻道台源境,锄荒三径通”表达了听说台源之地,那里有开辟出的小径,暗示着宁静与田园的气息。接下来的“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运用了象征手法,寓意人们渴望逃离尘世的束缚,像蚂蚁般自在或如白鹤般不愿受拘束,连鸡笼都让它们感到不安。
“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描绘了山谷间秋风带来的各种声音,以及月光普照江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广阔的意境。最后,“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点明了诗人追求的并非世俗的仕途,而是内心的清净与自然的归宿,那条路隐藏在白云之外,暗示着超脱尘世的精神之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体现了黄庭坚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空庭开鸟雀,高阁敞星辰。
九叶中兴旧,千秋遗像新。
雄文推国士,大业想天民。
世泽延明主,经纶属大臣。
位高防覆餗,事定不谋身。
保命真王佐,持盈即古人。
谦光随物理,淡泊抱吾真。
寂寂夔龙后,如公洵绝伦。
岐海波仍润,仁山月满楼。
高名驰百粤,过化忆三州。
柏列滇南戟,棠阴岭道稠。
潺湲思泰岳,睇望阻遐陬。
人弃摧枯木,君怜揽敝裘。
金台容御李,珠海幸依刘。
山月入帘夜,江云放棹秋。
深杯忘我辈,横被剧仙舟。
人自龙门远,书来雁帛遒。
千言怜国士,双爵重吴钩。
草莽存交谊,天涯动客愁。
从销金石烬,不变海波流。
杳杳嗟驹隙,悠悠问女牛。
藐孤哀骨毁,弱羽阻云脩。
紫气函关满,青峰太华浮。
纡衡金马在,揽胜碧鸡留。
霜肃社无鼠,风清夜不桴。
勒铭关塞日,倘许借前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