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
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
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
昊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
慎无吹散去,坐使百谷悴。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
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
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
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
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
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
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
昊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
慎无吹散去,坐使百谷悴。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
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
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
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
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祭祀风师的诗,表达了对古代礼仪的尊重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中提到先王制定的祭祀制度,将祭风视为国家的大事,强调刺史在这一活动中的重要责任。诗人斋戒后登坛祭祀,祈祷风调雨顺,不仅关注航海安全,也期待秋夜明月能带来丰收与喜悦。
诗中还寄寓了对地方官员赵学士的赞扬,希望他能秉持皇帝的意愿,通过祭祀活动增加财富,缓解百姓疾苦,从而惠及天下。同时,诗人借此机会强调恢复古代礼仪的重要性,不仅是通达神明,更是对各级官员的一种警诫,倡导他们效仿这种尊崇传统、关爱民生的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范仲淹儒家仁政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