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清溪兰若》
《游清溪兰若》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溪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0)
注释
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孤标:独一无二,突出。
丹灶:炼丹炉。
荒宿草:杂草丛生。
潜龙:隐藏的蛟龙。
灵仙:仙人。
空岩室:空荡的石室。
古寺钟:古寺的钟声。
白云幽隐:白云缭绕的幽深之地。
旧杉松:古老的杉树和松树。
翻译
向西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绵延千重,唯有这一座山峰秀丽独特。
炼丹炉长久闲置,杂草丛生,而在那碧绿溪流的深处,似乎隐藏着蛟龙。
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荡的石室,来访者只能听到古寺传来的钟声。
遥望远方,白云缭绕,幽深难觅,而那古老的杉松年复一年地守在这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山谷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开篇“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两句,设定了一个层峦叠嶂、雄伟壮观的画面,其中“秀色孤标”的山峰似乎在挑战着天空的高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接下来的“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溪深处有潜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情境。“丹灶”指的是山中未经开垦的野地,“荒宿草”则透露出一份时间的长久和自然的恢复,而“碧溪深处有潜龙”的意象,不仅增加了诗中的动感,也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中龙的神秘与力量。

第三句“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转换了景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寻精神寄托的心境。灵仙离开后留下的空旷岩室,以及远处传来的古寺钟声,都让人感到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

最后两句“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面对着远方的白云,保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的心灵得以在这宁静而长久的环境中得到滋养。这里的“旧杉松”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力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山水、古寺钟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早入夭寿山候陪祭长陵·其一

尘起山中失路蹊,肩舆扶过石桥西。

夜深风露寒仍浅,月转星河影渐低。

傍涧几人同驻马,隔林何处屡闻鸡。

东方立待曈昽曙,紫殿前头望不迷。

(0)

题画三首·其三

暖雨初收雾尚昏,绿杨深坞杏花村。

山中少有凡人到,满地春阴不掩门。

(0)

蕉石图

瘦玉含香黛色新,閒庭昼永悄无人。

芭蕉展尽丁香结,又是长门一度春。

(0)

题倪云林画二首·其一

清閟阁前芳草绿,小蓬壶上落花多。

吴山西畔人何在,遗墨空存晋永和。

(0)

桥亭八咏为宗人府经黄子中赋·其三龙砌朝岚

朝岚龙砌生,复度青林上。

咫尺不逢人,唯闻樵笛响。

(0)

客怀·其三

夜静灯寒独掩关,满窗风雨响珊珊。

客中自信贫非病,老去方知懒是閒。

寺远无寻僧作伴,林深思与鹤同还。

枕边又听朝钟动,忆簉鹓鸿缀末班。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