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红尘徒扰扰,百年曾见几人闲。
共寻散发乘凉处,爱尔幽溪茂树间。
擘荔似擎寒水玉,观棋疑入烂柯山。
从今日日经过熟,月浸柴门且莫关。
城市红尘徒扰扰,百年曾见几人闲。
共寻散发乘凉处,爱尔幽溪茂树间。
擘荔似擎寒水玉,观棋疑入烂柯山。
从今日日经过熟,月浸柴门且莫关。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与友人在清凉幽静之处聚会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城市红尘徒扰扰”,以对比的手法,将喧嚣的城市与接下来的宁静环境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接着,“百年曾见几人闲”一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能享受闲暇时光的人寥寥无几的感慨,引出下文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共寻散发乘凉处,爱尔幽溪茂树间”描绘了一幅众人在幽静溪流旁、茂密树木间的场景,散发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里不仅是一个乘凉的地方,更是一个心灵得以放松、精神得以寄托的所在。
“擘荔似擎寒水玉,观棋疑入烂柯山”两句,通过比喻和想象,将荔枝比作寒水中的玉石,观棋则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烂柯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氛围的雅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历史传说的遐想。
最后,“从今日日经过熟,月浸柴门且莫关”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美好的相聚能够成为日常,月光洒满柴门,暗示着这份宁静与和谐的时光将会持续下去,不被外界打扰,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和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
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萧洒登山去,龙钟遇雨回。
磴危攀薜荔,石滑践莓苔。
袜污君相谑,鞋穿我自咍。
莫欺泥土脚,曾蹋玉阶来。
绿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
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
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于春草浓。
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
新授铜符未著绯,因君装束始光辉。
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
鱼缀白金随步跃,鹘衔红绶绕身飞。
明朝恋别朱门泪,不敢多垂恐污衣。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陋巷掩弊庐,高居敞华屋。
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
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
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
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
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