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寒生骨,行行手自磨。
萍红知鸭路,水暗认鱼窠。
石磴苍苔古,山门落叶多。
未应禅宿尽,钟梵共蹉跎。
溪上寒生骨,行行手自磨。
萍红知鸭路,水暗认鱼窠。
石磴苍苔古,山门落叶多。
未应禅宿尽,钟梵共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霜晨经过禹门寺时所见的清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溪上寒生骨”以“寒”字点明季节,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坚韧的氛围,仿佛溪水在寒冷中凝固,透露出一种内在的骨气。接着,“行行手自磨”则暗示诗人亲自触摸、感受自然,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知和敬畏之心。
“萍红知鸭路,水暗认鱼窠”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动植物赋予了生命感,红艳的浮萍指引着鸭子的路径,深沉的水面则映射出鱼儿的藏身之处,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石磴苍苔古,山门落叶多”描绘了一幅古老而静谧的画面,古老的石阶覆盖着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山门处落叶堆积,更添了几分岁月的沧桑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禹门寺的环境,也隐含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最后,“未应禅宿尽,钟梵共蹉跎”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与时间流逝的感悟。禅修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与恒心的修行过程,正如钟声与梵唱交织,共同见证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生命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禅修精神的追求与理解。
金昌亭西万株花,胭脂玉雪争纷拿。
春风携酒看花去,骑马径到山人家。
花深树密无径入,下马徘徊映花立。
紫萼风微翠袖香,红丝露重乌巾湿。
别来几负看花期,客里匆匆见一枝。
白下桥边寒食后,广陵城外绿阴时。
今年花最逢春早,准拟清樽对花倒。
人意方邀酒伴来,花枝已向东风老。
花虽渐老仍堪折,犹胜纷纷满蹊雪。
且共芙蓉幕里人,坐看海棠枝上月。
山苍苍兮多木,横绝四野兮下无麓。
憋远望兮登高,神不来兮劳予。
目煦煦兮雅雅,灵修俨兮纷来御。
胡不来兮夷犹,将谁须兮远者。
芳莫芳兮涧有萍,洁莫洁兮卣之清。
云为盖兮霓为旌,神之来兮山冥冥。
绛阙兮朱堂,冠余山兮神所宫。
神之愉兮既降,翩龙驾兮云中。
屡舞兮仙仙,纷进拜兮庭前。
灵夭姣兮好服,神弗言兮意已传。
牲不实兮酒不旨,将淹神兮神安止。
神弗止兮福遗我,事夫君兮长无已。
绿竹有异质,夙著风人篇。
猗猗瞻淇隈,籊籊怀卫泉。
拾遗美形容,复有娟净言。
微植被奖饰,丽句永流传。
若人同所尚,掇辞以名轩。
攒玉矗森爽,总翠郁芊绵。
鲜标贯寒日,密叶冒清涟。
遥想佳雨余,静对罢鸣弦。
濡翰传霜节,搦管题春妍。
聊探词咏妙,默寄图绘宣。
逝将泛涛江,息驾依名园。
攀枝扫石月,憩阴濯寒泉。
虽微求羊高,请附嵇阮贤。
缄诗存所钦,缠系日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