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目随天去,斜阳著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远目随天去,斜阳著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体验。
“远目随天去”,这一句以宏伟的视角开篇,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辽阔的天际,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胸襟壮阔的情怀。"斜阳著树明"则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斜阳指的是春日里柔和而又不那么直射的阳光,这些阳光穿过树梢,在地面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犬知何处吠”,这里诗人巧妙地引入了一只不知为何而吠叫的小狗。小狗的行为往往能捕捉到人类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这里既增加了画面生动性,也让读者感受到春日里的活力与生气。
“人在半山行”,这一句则将视角转向诗人自己,"半山"此处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情感状态的隐喻。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亲近和融入,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光线、树影、小狗吠叫以及行者位置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慰藉。
满目沧桑,已无复、赵家春色。
最难堪、乾坤板荡,犬羊登阙。
肠断故宫环佩底,变生列圣山陵侧。
叹堂堂、万古汉官仪,都消歇。擎天柱,一朝绝。
亡国痛,向谁说。剩冬青树上,杜鹃啼血。
野老独听南内雨,孤臣恸哭西台月。
奈而今、大好旧河山,仍残缺。
檀板金樽,绿杨池馆,相逢身在他乡。
怨曲重招,人间未许商量。
座中满目新亭客,忍同拈、红豆凄凉。
更何如、侧帽簪花,白首欢场。
少年未抵千金诺,听离鸾负了,旧日王昌。
屈指繁华,娇名罗绮难忘。
多情已分天将老,叹春风、鬓影无双。
祗销凝、刘郎寐莫,归卧银釭。
乱蝉衰草,对斜影堪忆,黄州风物。
公瑾江山前后赋,又道东坡赤壁。
人去难寻,月明谁共,酒熨胸中雪。
清游能仿,几家诗句称杰。
公后八百余年,临河问水,趁仙舟先发。
万里风烟天未隔,凉袂秋光明灭。
明闸澌清,黯鸿饥晚,今古愁量发。
留云图梦,有人珍重年月。
鸳鸯舫小,杨柳腰柔,双桨渐移湖上好。
燕娇莺怯,可是春风尚时早。西陵道。
红楼倚马,珠户调琴,前度杏花深处了。
钿合钗分,便觉轻狂纵年少。镜花渺。
惊断艳阳逝波,忍看谢池芳草。
回想油车袖香,绣堤笼晓。叹人杳。
秦路旧迹尽迷,蓝桥甚时重到。
怎怪多情宋玉,梦魂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