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诗三首·其一》
《古诗三首·其一》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笔田不丰年,百巧皆画饼。

宿火潜永耀,奚慕脱囊颖。

汲古饮玄味,至妙终身领。

虚怀抱空明,爽语吐清泠。

不将白日身,浪走红尘影。

何当踏云飞,始信骅骝猛。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古诗三首(其一)》。诗中以“笔田”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中提到的“笔田”,比喻的是通过笔墨耕耘的艺术世界,与传统的农业耕作相比,这里的“不丰年”并非指实际的粮食歉收,而是暗喻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百巧皆画饼”一句,意在说明尽管人们在艺术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技巧,但最终往往只能得到表面的装饰或空洞的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和深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艺术界浮华表象的批判态度。

接着,“宿火潜永耀,奚慕脱囊颖”两句,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将艺术创作比作深藏于内心的火花,一旦点燃,便能照亮整个世界。这里“宿火”象征着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灵感与热情,“脱囊颖”则比喻才华的释放与展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内在动力的赞美与向往。

“汲古饮玄味,至妙终身领”则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妙的艺术境界,并且这种领悟是伴随一生的。这里的“古”与“玄”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和深奥的哲学思想,强调了艺术与知识、智慧之间的紧密联系。

“虚怀抱空明,爽语吐清泠”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状态。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当源自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语言表达也应如山间清泉般清澈、爽朗。

最后,“不将白日身,浪走红尘影”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逃避,他不愿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而是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生活方式。这与前文的“虚怀抱空明”相呼应,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高于物质层面。

“何当踏云飞,始信骅骝猛”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与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骏马一样,自由地飞翔于云端之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与速度。这不仅是一种对个人自由的渴望,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生活以及理想境界的独特见解和追求,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一

说河不救痴儿渴,砥柱乃障颓波流。

庾公楼中三昧手,何时归侍殿西头。

(0)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某得啼定字·其二

吴郎薄轩冕,市隐室垂罄。

儿孙忽成行,乘除乃天定。

我女才三岁,此事当退听。

剩欲便款门,积雨道苦泞。

(0)

和韩中父·其一

天入南郊白,云连朔野昏。

弼臣开盛府,殇虏哭新魂。

闻道通轺传,何当拜寝园。

荒寒岁将晚,愁绝更堪言。

(0)

送子云倅荆州·其二

荆吴相望各天涯,惜别尊前菊未华。

便放扁舟冲骇浪,要看秋日冠轻霞。

新诗满路分吾子,盛业康时是故家。

好去依刘静边琐,策勋行即赐褒嘉。

(0)

洗尘赠张立之判官

立之居糟丘,胸有万斛尘。

归来卧西窗,泾渭自此分。

污泥生芙蕖,榛墟有白云。

莫厌吏事烦,愿子清天君。

(0)

与邵阳李守二子用东坡韵

两李有佳句,冰雪洒肺肝。

清越石在悬,圆熟珠走盘。

我家十二楼,下俯千仞湍。

谁掣白玉琐,借与二子看。

临风度长篴,瘴海为清寒。

却立望九州,隘陕非所安。

便欲驭长鲲,九万扶摇抟。

神山在吾牖,弱水空瀰漫。

回首五千劫,不费一指弹。

绝笑尘中年,摄提与涒滩。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