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田不丰年,百巧皆画饼。
宿火潜永耀,奚慕脱囊颖。
汲古饮玄味,至妙终身领。
虚怀抱空明,爽语吐清泠。
不将白日身,浪走红尘影。
何当踏云飞,始信骅骝猛。
笔田不丰年,百巧皆画饼。
宿火潜永耀,奚慕脱囊颖。
汲古饮玄味,至妙终身领。
虚怀抱空明,爽语吐清泠。
不将白日身,浪走红尘影。
何当踏云飞,始信骅骝猛。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古诗三首(其一)》。诗中以“笔田”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中提到的“笔田”,比喻的是通过笔墨耕耘的艺术世界,与传统的农业耕作相比,这里的“不丰年”并非指实际的粮食歉收,而是暗喻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百巧皆画饼”一句,意在说明尽管人们在艺术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技巧,但最终往往只能得到表面的装饰或空洞的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和深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艺术界浮华表象的批判态度。
接着,“宿火潜永耀,奚慕脱囊颖”两句,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将艺术创作比作深藏于内心的火花,一旦点燃,便能照亮整个世界。这里“宿火”象征着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灵感与热情,“脱囊颖”则比喻才华的释放与展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内在动力的赞美与向往。
“汲古饮玄味,至妙终身领”则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妙的艺术境界,并且这种领悟是伴随一生的。这里的“古”与“玄”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和深奥的哲学思想,强调了艺术与知识、智慧之间的紧密联系。
“虚怀抱空明,爽语吐清泠”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状态。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当源自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语言表达也应如山间清泉般清澈、爽朗。
最后,“不将白日身,浪走红尘影”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逃避,他不愿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而是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生活方式。这与前文的“虚怀抱空明”相呼应,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高于物质层面。
“何当踏云飞,始信骅骝猛”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与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骏马一样,自由地飞翔于云端之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与速度。这不仅是一种对个人自由的渴望,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生活以及理想境界的独特见解和追求,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两李有佳句,冰雪洒肺肝。
清越石在悬,圆熟珠走盘。
我家十二楼,下俯千仞湍。
谁掣白玉琐,借与二子看。
临风度长篴,瘴海为清寒。
却立望九州,隘陕非所安。
便欲驭长鲲,九万扶摇抟。
神山在吾牖,弱水空瀰漫。
回首五千劫,不费一指弹。
绝笑尘中年,摄提与涒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