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高城暝色流,踏灯扶醉唱伊州。
江南烽火今如昼,可是催花照夜游。
月黑高城暝色流,踏灯扶醉唱伊州。
江南烽火今如昼,可是催花照夜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灯市繁华而又略带忧郁的场景。首句“月黑高城暝色流”以暗淡的月光和深沉的暮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孤寂的氛围。接着,“踏灯扶醉唱伊州”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市集中欢歌畅饮的情景,通过“踏灯”、“扶醉”等细节,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的欢乐与放纵。
“江南烽火今如昼”一句,将眼前的灯市与遥远的战火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和平与战乱之间的深刻矛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催花照夜游”,则以花被夜灯催开的景象,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黑暗中依然绽放,寓意着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生命与希望也永远不会消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炮车卷东南,白昼沙石昏。
悠然隘西北,顷刻潭湫翻。
晴窗展李画,叆叇迷江村。
乃知笔有神,巧剔造物根。
信意泼浓墨,了不见墨痕。
但见平林黯黯木欲折,辊底怒浪掀天浑。
平地十步九蹉跌,奈此倚岸舟如盆。
得非折天柱,恐是颠昆崙。
不然于菟髑髅下,巨浸潜蛟勇斗涛山崩。
空江冥冥不知晓,更无一个闲鸥鸟。
断岸微茫水亭小,三两重茅都卷了。
漓洒云阴阴,翻然如惜金。
西子宜浅妆,浓抹尤清深。
于戏此妙不可寻,百金一笔不足临,掩卷袖手空沉吟。
自无太史慈,孰对孙伯符。
群舒有馀地,周郎或知予。
既推道南宅,以湿谩相濡。
本拟驰中原,扫灭邺中都。
天乎许贡客,一箭失壮躯。
黾勉付后事,张昭乃其奴。
赤壁之火攻,仅可保全吴。
公瑾复不长,伯业益荒芜。
至今春草生,高坟在姑苏。
传言尚相点,经行倍踟蹰。
异代岁月速,谁为我非夫。
酹酒起英爽,白杨鸣赤乌。
荆州或已分,曹刘竟称孤。
堂堂破虏冢,归命诚足俘。
生晚常嗟南北分,故家文献少知闻。
襄阳耆旧无庞老,独对高坟看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