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薄。
狐媚言语巧,鸟妖声音恶。
凭此为巢穴,往来互栖托。
四傍五六本,叶枝相交错。
借问因何生,秋风吹子落。
为长社坛下,无人敢芟斫。
几度野火来,风回烧不著。
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薄。
狐媚言语巧,鸟妖声音恶。
凭此为巢穴,往来互栖托。
四傍五六本,叶枝相交错。
借问因何生,秋风吹子落。
为长社坛下,无人敢芟斫。
几度野火来,风回烧不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而又自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杜梨树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诗中的“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杜梨树在荒凉山丘间生长的景象,其形态与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粗犷,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薄”两句,则通过对树木内外变化的描述,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顽强自立的情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心蠹”一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内部结构的老化,也暗示了时间的侵蚀和生命力的坚持。
接下来的“狐媚言语巧,鸟妖声音恶”两句,引入了一种超自然的元素,使诗中不仅有生长之美,更增添了神秘与危险并存的氛围。这里的狐和鸟形象鲜明,不仅是对自然界多样性的描绘,也可能寓意着社会生活中的伪善与邪恶。
“凭此为巢穴,往来互栖托”一句,则从侧面描写了树木成为野生动物避难所的功能,这里的“互栖托”增添了一种生命共同体的和谐感。紧接着的“四傍五六本,叶枝相交错”,则是对树木外观的一种细致入微的描写,通过对树干与枝条纵横交错的形象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繁复与生机。
最终,“借问因何生,秋风吹子落”一句,则引出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提问。这里的“秋风吹子落”,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一种描绘,也象征着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
最后两句,“为长社坛下,無人敢芟斫。几度野火来,風回烧不著”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某些现象的敬畏之心。社坛作为古代祭祀场所,在这里成为树木生存的保佑,而“野火”的反复来袭与未能焚毁树木的情形,更强化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坚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梨树及其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其对于人生哲理和宇宙秩序的独到见解。
片云吹坠游仙影,凉风一池初定。
秋意萧疏,花枝眷恋,别有幽怀谁省。斜阳正永。
看水际盈盈,素衣齐整。
绝笑莲娃,歌声乱落到烟艇。词人酒梦乍醒。
爱芳华未歇,携手相赠。
夜月微明,寒霜细下,珍重今番光景。红香自领。
任漂没江潭,不曾凄冷。只是相思,泪痕苔满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