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欲蒸为雨,林疑动拂飔。
名山神入处,高士目成时。
蓬户迹无足,萝蹊细若眉。
依稀精舍畔,梵放度来迟。
云欲蒸为雨,林疑动拂飔。
名山神入处,高士目成时。
蓬户迹无足,萝蹊细若眉。
依稀精舍畔,梵放度来迟。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首句“云欲蒸为雨”,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云层凝聚,即将化作雨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即将有雨来临的氛围。接着,“林疑动拂飔”一句,通过“疑动”二字,巧妙地表现了风吹过树林时,似乎能感觉到微风拂面的细腻感受,将自然界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名山神入处,高士目成时”两句,将视线引向了山中隐逸之士的所在,暗示着在这样的山水之间,不仅自然之美令人陶醉,更有高洁之士在此寻求心灵的归宿,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蓬户迹无足,萝蹊细若眉”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独特,蓬户(草编的门)上没有足迹,可见人迹罕至;而藤蔓交织的小径细如眉毛,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山林间的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感。
最后,“依稀精舍畔,梵放度来迟”将视角拉回至山中的寺庙,通过“梵放”(佛教音乐或诵经声)的描述,暗示了僧侣们在静谧的环境中修行的情景,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和宁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