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人们纷纷佩戴艾草和荷叶的习俗,暗示着节日的热闹气氛。"思远楼前虽有曲",暗示着即使在繁华的楼阁前,人们心中仍怀有对远方的思念;"若邪溪畔岂无人"则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以及对溪边自然景色的留恋。
诗人进一步借楚地的哀愁,抒发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莫将楚恨悲儿女",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沉溺于个人情感,而应寄托在更深远的文化遗产上。"聊把骚章托鬼神",表明诗人对屈原《离骚》等经典作品的敬仰,将其精神寄托于神话传说之中。
最后,诗人以渔父的笑声和江边鸥鹭的和谐画面收尾,"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寓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端午节习俗中蕴含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赞美。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端午节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小雨润蔬荚,凉风展梧影。
云连沙际白,天开数峰净。
湖楼百尺高,坐觉秋日永。
宽锄十亩园,馀事一笑领。
荷枯水却清,桂晚霜未冷。
谁能悲寒螀,聊忻小蛙黾。
饱客新豆菹,驾我双舴艋。
放浪诚有道,居然惜俄顷。
君家作虚亭,独得江山清。
四向各有适,万趣各自呈。
夜深虫鸟息,渐闻泉石鸣。
日高烟霭去,始见峰峦生。
之人务佳尚,意与贤豪倾。
中盘瀹薇蕨,傍砌颠瓶罂。
毫端潜造物,局上暗投兵。
乐游时景迈,薄宦身事萦。
种花行老色,驯猿无故情。
萧散复后期,外尘殊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