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宗师满大唐,罗山礼拜错商量。
洞山无佛人难措,惭愧岩头口放光。
不肯宗师满大唐,罗山礼拜错商量。
洞山无佛人难措,惭愧岩头口放光。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颜所作的《颂古二十首》中的第十三首。诗人以独特的禅宗视角,表达了对宗派主义的质疑和对真正佛法的理解。首句“不肯宗师满大唐”暗示了对过分依赖宗派祖师权威的批评,认为真正的佛法不在于追崇某位大师,而应深入内心去领悟。
第二句“罗山礼拜错商量”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对罗山这样的高僧进行礼拜,如果未能理解其教诲的实质,也只是形式上的恭敬,而非真正的修行。这里的“罗山”可能象征着某一特定的禅宗大师。
第三句“洞山无佛人难措”借用洞山和尚的典故,洞山和尚曾说“本来无一物”,强调空性与无我,这里暗示真正的佛法不在外在的佛像或名号,而在个人内心的觉悟。
最后一句“惭愧岩头口放光”则以岩头和尚为例,岩头以机锋著名,他的智慧如同岩头上的光芒,照亮人心,诗人借此表达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实践的推崇,认为真正的佛法是通过自我体悟而非他人的言传身教来获得的。
整首诗寓含禅意,批评了形式主义的宗教行为,强调内在的领悟和实践,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核心理念。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
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
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麽。
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成後,乱了云鬟,被娘猜破。
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
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囉。
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夭非华艳轻非雾。
来夜半、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何处。
乳鸡酒燕,落星沈月,紞紞城头鼓。
参差渐辨西池树。
朱阁斜欹户。
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
遗香馀粉,剩衾闲枕,天把多情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