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斜阳深照海山楼,摇落一身秋。
看百蛮烟火,三江关塞,风物都收。
胡马何时荡尽,清泪洒沧洲。
举目无人处,如此神州。
佗也蛮夷大长,正韩彭醢后,猛士难求。
让书生掉舌,三寸抵貔貅。
算兴亡非关形胜,换谁家天下在人谋。
依然是云横古垒,山枕寒流。
冷斜阳深照海山楼,摇落一身秋。
看百蛮烟火,三江关塞,风物都收。
胡马何时荡尽,清泪洒沧洲。
举目无人处,如此神州。
佗也蛮夷大长,正韩彭醢后,猛士难求。
让书生掉舌,三寸抵貔貅。
算兴亡非关形胜,换谁家天下在人谋。
依然是云横古垒,山枕寒流。
这首《八声甘州·南溟秋望》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杨圻所作,描绘了南溟之地秋日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慨。开篇"冷斜阳深照海山楼,摇落一身秋",以冷冽的夕阳映照海山楼,渲染出一种寂寥的秋意,诗人自身仿佛也被这萧瑟秋景所触动。
接下来的"看百蛮烟火,三江关塞,风物都收",诗人远眺异族的炊烟和边关要塞,感叹自然景色虽美,但战争烽烟使得这些风土人情显得凄凉。"胡马何时荡尽,清泪洒沧洲"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乱的悲愤,泪水洒落在江边,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哀愁。
"举目无人处,如此神州",诗人感到孤独,感叹偌大的中华大地却无人能解救时局,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佗也蛮夷大长,正韩彭醢后,猛士难求",借古喻今,指出在英雄人物被残害之后,勇猛之士愈发稀少。
"让书生掉舌,三寸抵貔貅",诗人自嘲为书生,无法凭口舌之力改变战局,暗示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力感。"算兴亡非关形胜,换谁家天下在人谋",诗人明白国家兴衰并非单纯取决于地理形势,而是人事谋略的较量。
最后两句"依然是云横古垒,山枕寒流",以壮丽的自然景观收束,寓言历史的沧桑变迁,即使人事更迭,山河依旧,引人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又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杨圻作为清末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人间歧路足千盘。心远地常宽。
玄都绛阙凭弹指,无人处、驾鹤骖鸾。
清梦朝飞九水,吟怀暮落千山。频年。新制远游冠。
楚怨不须弹。烟云供养随行脚,空回首、急浪奔湍。
解语花应含笑,无言石已成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