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同人》
《寄同人》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

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

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óngrén
táng / xún

jìnpínwèihuànwéirán
fāngjìngchùbǎikǒuhuāngnián

báishēngxiánshìxīnshīchūshùlián
shíqíngjìngmiǎnquèguītián

注释
尽:全部。
与贫:与贫困。
为患:成为祸患。
唯余:只有我。
不然:不如此。
四方:天下各地。
无静处:没有安宁的地方。
百口:全家。
度荒年:度过荒凉的年景。
白发生:白发人。
闲事:琐碎之事。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出数联:连续写出几联。
时情:世事。
竟:竟然。
如此:像这样。
不免:不得不。
却归田:返回田园。
翻译
我已彻底被贫困困扰,唯有自己不会这样。
天下没有安宁之地,全家人都要度过艰难的荒年。
白发人忙碌于琐事,偶有新诗连篇涌现。
世事变迁如此,只能选择回归田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逃避世俗纷争、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表达了对周围喧嚣和物欲追求的超脱态度,自己并不因此感到困扰。"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则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人们议论纷纷的社会状态,以及时间在流逝中带来的荒凉感。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显示了诗人面对这种环境时,依然保持着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用文学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两句"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则是诗人基于对世事无常、世态炎凉的深刻体会,选择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与农业生活的决心。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一个普遍心理:在面对复杂社会时,寻求精神寄托于田园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以及对于自然、农业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别友

风雨江桥别,凄然欲断魂。

乱离难作客,患难易为恩。

回首人千里,论心酒一尊。

寄梅有良便,好认白云村。

(0)

高琼太守遗像

河流咫尺隔腥膻,进寸曾令火德燃。

江海扬尘龙虎逝,英雄犹有画图传。

(0)

题挂蓑衣图

衮衣元是抱官愁,富贵何人得自由。

千古蓑衣看不足,一竿斜曰转船头。

(0)

耕云寮即事三首·其一

避风自笑学鶢鶋,别买青山结草庐。

幸有薄田可饘粥,闭门且读旧时书。

(0)

道友黄石崖寄惠李伯时所画石鼎联句图诗题其后

美哉刘进士,天赋俊逸才。

堂堂校书郎,琢句如琼瑰。

相逢一夜语,持论无尘埃。

苍髯丑道士,骨瘦撑枯柴。

痴坐默以哂,二子不足排。

等閒指石鼎,共赋聊摅怀。

冥心运巧思,下笔神鬼哀。

二子技渐穷,道士方咍咍。

叠出险怪语,不自人间来。

更阑烛见跋,炉火成寒灰。

诗成各假寐,鼻息声如雷。

曙光己不见,莫挽仙踪回。

明朝语昌黎,叹服称奇哉。

雄文照千古,事迹不可埋。

龙眠画入神,写意兼形骸。

厓翁秘之久,寄赠来金台。

披图再玩味,使我昏眸开。

精神俨如在,恨不吾同侪。

长歌续遗响,清风绕茅斋。

(0)

呈张上卿

尚方敕赐紫金冠,诏领诸仙玉府班。

神变紫芒双剑上,家传黄石一编间。

瑶坛蘸罢鹓班静,金阙朝回鹤驭閒。

为问清生符在否,有人望气倚函关。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