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断河梁有许愁,人生离合最悠悠。
遥怜别夜登临怨,不减清秋燕子楼。
目断河梁有许愁,人生离合最悠悠。
遥怜别夜登临怨,不减清秋燕子楼。
这首诗《蒲中杂咏·鹳雀楼》由宋代诗人赵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对离别之愁的深刻感悟。
首句“目断河梁有许愁”,诗人以“目断”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的情景,仿佛在凝视着那横跨河流的桥梁,心中却涌起无尽的愁绪。这愁绪不仅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感慨,更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不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氛围。
接着,“人生离合最悠悠”,诗人直抒胸臆,感叹人生中的离别与相聚总是如此短暂而不可预知,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无奈。这一句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提炼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使得读者能够共鸣于其中,感受到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悲欢离合。
“遥怜别夜登临怨,不减清秋燕子楼。”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着在遥远的夜晚,友人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怨。即使是在清冷的秋天,这样的哀怨之情也如同燕子楼中的故事一般,难以消散。这里不仅运用了典故,将燕子楼的故事融入诗句中,增加了历史文化的深度,同时也强化了离别之愁的永恒性与普遍性。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之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性情感的深入挖掘,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红尘不解送诗来,身在烟波句自佳。
银汉光中有诗客,玉虹背上曳芒鞋。
阁中陈迹故依然,欲问风流已百年。
南岸一峰东一塔,自言曾试老诗仙。
雨後霜前梅欲开,欲开犹嬾雪风催。
一秋不到东园里,从此朝朝暮暮来。
良辰巧与赏心违,四者能并自古稀。
恰则今年重九日,也无黄菊两三枝。
闭门幸免吹乌帽,有酒何须望白衣。
政坐满城风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