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已作一月疏,嘱雁为取秋风书。
雁飞竟去已几日,乃尔寂寂知何如。
晓霜雁声又东去,急起出门呼雁住。
前时嘱尔为寄书,汝今将书落何处。
雁言丈夫志非常,桑弧蓬矢示四方。
顾家安足就大事,底用屑屑悲故乡。
吁嗟来汝空中雁,黄耳犹能书往返。
飞奴解递丞相笺,鷾鸸亦传商妇简。
帛书自古倩汝传,诗人流咏知几年。
汝今何事倦来往,应我不如苏武贤。
雁言君拟乃如此,信史不如无此史。
当年常侍枉教欺,我亦安能书万里。
湖田漠漠多菰蒲,就食聊寄江南居。
书邮安得为人作,君欲觅书寻鲤鱼。
家山已作一月疏,嘱雁为取秋风书。
雁飞竟去已几日,乃尔寂寂知何如。
晓霜雁声又东去,急起出门呼雁住。
前时嘱尔为寄书,汝今将书落何处。
雁言丈夫志非常,桑弧蓬矢示四方。
顾家安足就大事,底用屑屑悲故乡。
吁嗟来汝空中雁,黄耳犹能书往返。
飞奴解递丞相笺,鷾鸸亦传商妇简。
帛书自古倩汝传,诗人流咏知几年。
汝今何事倦来往,应我不如苏武贤。
雁言君拟乃如此,信史不如无此史。
当年常侍枉教欺,我亦安能书万里。
湖田漠漠多菰蒲,就食聊寄江南居。
书邮安得为人作,君欲觅书寻鲤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的《问雁》,通过与大雁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我志向的坚守。首句“家山已作一月疏”描绘了诗人离家已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他嘱咐大雁带去秋风和书信,但雁儿去了多日却未见回音,诗人内心充满疑惑和担忧。
接着,诗人听到雁鸣,唤住它们询问书信的下落,感叹大雁有传递书信的传统,如黄耳、飞奴和鷾鸸等,暗示自己也有志向远大,不应过于留恋故乡琐事。诗人以大雁自比,表达出不畏长途跋涉、传递重要信息的决心。
然而,诗人也反思自己的行为,认为如果不能像苏武那样坚韧,那么书信传递就没有意义。他感慨大雁如今不愿频繁往来,暗示自己可能不如古人贤能。最后,诗人以菰蒲丛生的湖田和寻找鲤鱼寄托书信的场景收尾,表达了对传统书信方式的怀念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问雁之口,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体现了宋词婉约中不失豪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