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神木谣》
《神木谣》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泽连林扶。

寿突灵椿忘荣枯,所乐不存屣弃渠。

远辞南海来燕都,甲乙青气镇权舆,是称神木众木殊。

春明旧迹久闻子,便中一览城东隅。

长六丈馀卧通衢,围乃不可规矩模。

岿然骑者能蔽诸,四百春秋一瞬夫。

雨淋日炙风吹敷,枝干剥落摧皮肤。

隙孔瞋菌郁缪纡,为想怀材昔奥区。

凌云槩日垂扶疏,翩集不胫曰人乎。

天也将以为贞符,试看虚中巨查如。

尧年贯月历劫馀,生育盛德釐皇图。

(0)
鉴赏

这首《神木谣》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以“神木”为主题,描绘了一棵历经沧桑、见证历史变迁的古老树木。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神木的非凡生命力与象征意义。

首句“天三巽一含精腴”,以八卦中的“巽”(东南风)象征神木的生长环境,暗示其生命力旺盛。接着,“深山大泽连林扶”描绘了神木所在环境的壮丽与茂密,强调其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

“寿突灵椿忘荣枯”将神木比作长寿的灵椿,表达了对神木长久生命力的赞美。“所乐不存屣弃渠”则进一步强调神木的存在价值,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其意义。

“远辞南海来燕都”描述了神木的迁移过程,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北方的燕都,象征其跨越时空的影响力。“甲乙青气镇权舆”则借以“甲乙”(古代纪年法)和“青气”(生机勃勃之气),强调神木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春明旧迹久闻子”提到神木在春明时节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其神秘色彩。“便中一览城东隅”则表达了诗人对神木的探访之情。

接下来的段落详细描绘了神木的形态特征:“长六丈馀卧通衢,围乃不可规矩模。”描述了神木的庞大体积,即使在繁忙的街道上也能占据一席之地,其粗壮的树干难以用常规的尺规测量。“岿然骑者能蔽诸”则形容神木的高大,连骑马的人站在其下都能被遮挡。

“雨淋日炙风吹敷,枝干剥落摧皮肤”描绘了神木经历的风雨侵蚀,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坚韧不拔。“隙孔瞋菌郁缪纡”则通过描述神木上的孔洞和生长的菌类,展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凌云槩日垂扶疏,翩集不胫曰人乎”表达了神木的超凡脱俗,仿佛能够凌驾于云霄之上,其枝叶繁茂,吸引着无数生物前来栖息。“天也将以为贞符,试看虚中巨查如”则将神木视为天意的象征,预示着吉祥与正直。

整首诗通过对神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京口甘露寺

屈曲危楼倚半空,诗情无限景无穷。

江声逆顺潮来往,山色有无烟淡浓。

风月满楼供一览,乾坤万里豁双瞳。

片云迥逐斜阳去,知落淮山第几重。

(0)

次韵杜仲观二绝·其一

鸟啼花动却春寒,雨压青旗卷画干。

多事今年废诗酒,烦君传语问平安。

(0)

冬晓

城上犹吹角,官厅已罢更。

粗疏知我性,懒惰亦人情。

入被严霜冷,横窗半月明。

翻身更甘寝,鸡唱第三声。

(0)

辩言

两叶可掩目,两豆可塞耳。

小人多奸邪,君子防近蔽。

周公未免谤,孔子亦遭毁。

人言不足信,自古均如此。

(0)

西堂

我置一榻在西堂,南风北风俱得凉。

轩窗开辟无壅塞,枕簟照映生辉光。

前有秋花闹如锦,乘时吐秀争煌煌。

堂前堂后种植满,坦腹转侧各相望。

初开半落皆有意,牵动幽兴何其长。

弥天好梦谁唤觉,林间鸟舌弄丝簧。

贱官固冗亦偷暇,一室甚卑堪退藏。

吾心与世久契阔,万事本无非故忘。

(0)

宁采

宁采粪上英,莫折园中柳。

人情愈薄恶,变态在回首。

纷纷苦相攻,把臂曾缔友。

阴机多鬼祸,似此奚可久。

巧言奋南箕,定籍挂北斗。

豺虎虽不食,且使乌啄口。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