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梧桐阴里。听一片、秋声琐细。
砧杵敲凉,孤蒲递响,书卷替人翻起。此时庭际。
问何事、萧疏未已。山色波光如此。人静薄寒天气。
蛩韵啁啾,雁群嘹亮,添得几多乡思。
西风过耳,听别有、一般诗味。
独坐梧桐阴里。听一片、秋声琐细。
砧杵敲凉,孤蒲递响,书卷替人翻起。此时庭际。
问何事、萧疏未已。山色波光如此。人静薄寒天气。
蛩韵啁啾,雁群嘹亮,添得几多乡思。
西风过耳,听别有、一般诗味。
这首清代邓瑜的《剔银灯·题江馆听秋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秋意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梧桐树荫下,聆听秋日里的琐碎声音,如捣衣的砧杵声、芦苇的轻响和书页的翻动声,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氛围。
诗人进一步询问庭中为何秋意未减,山色与波光交织,增添了静谧中的凄清。随着夜幕降临,秋虫的鸣叫和雁群的嘹喨唤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西风吹过耳边,带来了一种别样的诗意,仿佛是大自然的低吟,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情感。
整首词以听觉为主,通过描绘秋声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怀念,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秋意和淡淡的哀愁。
每爱桐江秀,尘衿洗黛螺。
水流浑不尽,山静看偏多。
秋树连云住,渔篷载雨过。
何当无一系,钓濑老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