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战伐总堪伤,魂梦无因泣数行。
巨浪连天争簸舞,扁舟一叶共低昂。
岂期绝海逢孤岛,何处青山认故乡。
记得乱离秋八月,观音澳上几徬徨。
乾坤战伐总堪伤,魂梦无因泣数行。
巨浪连天争簸舞,扁舟一叶共低昂。
岂期绝海逢孤岛,何处青山认故乡。
记得乱离秋八月,观音澳上几徬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魏绍吴在乙未年间避乱至崇武,途中归舟遇阻风泊于观音澳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乾坤战伐总堪伤,魂梦无因泣数行”,开篇即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悲痛之情,乾坤动荡,战事频仍,使得人心惶惶,连梦中也无法逃避战争带来的痛苦,泪水只能在心中流淌,无法宣泄。
颔联“巨浪连天争簸舞,扁舟一叶共低昂”,生动描绘了海上风暴的壮阔景象。巨浪翻滚,仿佛要与天空争夺空间,而小小的扁舟如同一片树叶,在波涛中摇曳,与巨浪一同起伏,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
颈联“岂期绝海逢孤岛,何处青山认故乡”,转折处,诗人从海上风暴的描写转向内心的思考。原本期待着远离战乱的海域却意外遇到了孤岛,而在这茫茫大海之中,何处才能找到熟悉的青山,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与安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故乡的深深渴望。
尾联“记得乱离秋八月,观音澳上几徬徨”,诗人回忆起八月的乱离之秋,当时自己在观音澳上徘徊,心情沉重。这一联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也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动荡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战争与自然灾难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和平与故乡的深切渴望,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和历史深度。
近郡称良牧,如公实罕伦。
处家原俭朴,施政本宽仁。
不扰心如水,无私化若神。
镇浮安属吏,持重协同寅。
忆昨虞汀寇,烦公抚邵民。
孤城存保障,列壁静风尘。
课最逾三载,生灵煦一春。
村村田悉垦,户户粟皆陈。
大府方交剡,高情自乞身。
攀辕徒拥霸,遮道莫留恂。
淮海通诸夏,溪山望七闽。
作诗无溢美,端不愧风人。
中道迫生理,忧患未渠央。
用此较古今,常疑今世长。
息肩幸一憩,忽已鬓发苍。
颠倒百年间,悲乐安可量。
梦中逢故友,相与倾壶觞。
举觞梦即觉,此酒谁复尝。
草木依寒暑,荣悴尚有当。
人生顾异此,弱质徒皇皇。
乔松不可愿,放志聊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