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风起雪平川,数亩荒洲倚废莲。
小榜乍依沙子岸,惊禽忽破水条烟。
閒移竹影莓苔地,坐爱溪文荇藻天。
且与鹭鸥相伴著,平分僧月载归船。
芦花风起雪平川,数亩荒洲倚废莲。
小榜乍依沙子岸,惊禽忽破水条烟。
閒移竹影莓苔地,坐爱溪文荇藻天。
且与鹭鸥相伴著,平分僧月载归船。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泛舟图景。首句“芦花风起雪平川”,以芦花随风飘扬,仿佛雪覆平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壮阔的自然景象。接着,“数亩荒洲倚废莲”一句,将视线转向岸边,荒芜之地与废弃莲花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荒凉之美。
“小榜乍依沙子岸,惊禽忽破水条烟”两句,生动描绘了小船轻轻靠岸,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飞鸟,打破了水面的宁静,烟雾般的水气被打破,画面瞬间生动起来。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捕捉。
“闲移竹影莓苔地,坐爱溪文荇藻天”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静谧与和谐。诗人悠闲地移动着竹影,坐在莓苔地上,欣赏着溪流中的文字(即溪水流动形成的图案)和水中的荇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沉醉。
最后,“且与鹭鸥相伴著,平分僧月载归船”两句,以鹭鸥为伴,与僧人共享月色,寓意着诗人与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
渐江天际来如丝,委蛇下绕孙王祠。
两岸青山如走马,势与江水俱驰下。
疏烟远近见村墟,茅屋竹篱总堪画。
隐士家居溪上村,云烟水石供晨昏。
田园岁入了官赋,足迹不到王侯门。
溪鱼入市充盘餐,啄黍有鸡牢有豚。
论文痛饮醉方已,高朋满座无空樽。
秋风萧萧岁云暮,奔走谁能免公务。
乾坤如许憾身多,何况持家立门户。
写画题诗良独苦,梦魂想像无由睹。
我欲作诗奉明主,挽此高风还淳古,四海苍生悉安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