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生挽卷》
《题生挽卷》全文
元 / 王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生死若昼夜,始终理之常。

知者付自然,昧者徒悲伤。

观兹缀语言,预计身后藏。

要令执绋人,相挽歌其章。

自非旷达士,孰不讳死丧。

死丧何足云,逝波日茫茫。

四运迭相代,腊谢适春芳。

载歌生挽诗,忧乐两俱忘。

(0)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行的《题生挽卷》以深邃的哲思和对生死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中开篇即以“生死若昼夜”起笔,将生死比作昼夜更替,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接着,“始终理之常”进一步强调了生死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是生命旅程的必然阶段。

“知者付自然,昧者徒悲伤”,诗人在此对比了明智与愚昧之人面对生死的态度,前者能够坦然接受自然规律,后者则因无知而徒增悲伤。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智慧与情感的不同表现,也暗含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观兹缀语言,预计身后藏”,诗人通过书写挽诗,预想自己身后之事,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熟虑。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反思,也是对后世记忆的寄托,希望自己的精神能长久流传。

“要令执绋人,相挽歌其章”,诗人设想在自己去世时,亲友会为他哀悼,吟唱挽诗,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这一细节描绘了传统丧葬礼仪中的哀悼场景,同时也体现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自非旷达士,孰不讳死丧”,诗人指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旷达之人一样坦然面对死亡,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都抱有恐惧或避讳的心态。这一句反映了人类普遍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引出了对生死哲学的深入探讨。

“死丧何足云,逝波日茫茫”,诗人认为死亡虽令人哀伤,但终归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不必过分忧虑。这句话体现了对生死的超脱态度,暗示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接纳。

“四运迭相代,腊谢适春芳”,四季更迭,万物生长与凋零,生命如同自然界的循环,有始有终。这里以自然界的变化比喻生命的轮回,强调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载歌生挽诗,忧乐两俱忘”,诗人希望在生前创作的挽诗中,无论是生前的忧愁还是快乐都能被遗忘,留下的是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感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体验的超越,以及对死后世界的一种期待或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哀悼之诗,更是一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之作,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作者介绍

王行
朝代:元   字:止仲   号:淡如居士   籍贯:元明间苏州府吴县   生辰:1331—1395

(1331—1395)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猜你喜欢

江晴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0)

菩萨蛮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0)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0)

江行俳体十二首·其一

村烟城树远依依,解指青溪与翠微。

风送白鱼争入市,江过黄鹄渐多矶。

家从久念方惊别,地喜初来也似归。

近日江南新涝后,稻虾难比往年肥。

(0)

鄂国公

玄武门前人蹀血,虬须天子谏凶孽。

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朔将军三寸铁。

三寸铁,鄂国公,将军真有回无功。

呜呼,海池一语开天听,手敕亲颁宫府定。

人知房杜掌经纶,谁识将军善词命?

善词命,万古之无谁与并?

(0)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四十四

重阳九月九,个个尽知有。

吃了茱萸茶,多是眉头皱。

唯有陶靖节独欢颜,解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