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真觅岛洲,崆峒景物似罗浮。
霞流玉乳岩多丽,风捲晴岚石更幽。
九转鼎留经岁月,三花树老度春秋。
片云屯盖祥光映,列宿遥临瑞气收。
选胜登高还蹑屐,冲寒归路索重裘。
公馀偶尔乘佳兴,岂是当年秉烛游。
何处寻真觅岛洲,崆峒景物似罗浮。
霞流玉乳岩多丽,风捲晴岚石更幽。
九转鼎留经岁月,三花树老度春秋。
片云屯盖祥光映,列宿遥临瑞气收。
选胜登高还蹑屐,冲寒归路索重裘。
公馀偶尔乘佳兴,岂是当年秉烛游。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崆峒岩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联“何处寻真觅岛洲,崆峒景物似罗浮”以设问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探寻,将崆峒山的景致与罗浮山相提并论,突显其独特之美。接下来的颔联“霞流玉乳岩多丽,风捲晴岚石更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岩石在霞光与清风的映衬下展现出的美丽与幽静,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九转鼎留经岁月,三花树老度春秋”运用象征手法,将古老的鼎与历经四季变化的老树融入画面中,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尾联“片云屯盖祥光映,列宿遥临瑞气收”描绘了云彩与星辰的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祥瑞之气,进一步渲染了游览崆峒岩时的神秘与庄严氛围。
后半部分“选胜登高还蹑屐,冲寒归路索重裘”描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行动与感受,通过“选胜”、“登高”、“蹑屐”、“冲寒”等词,生动地展现了他探索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的愉悦心情。最后,“公馀偶尔乘佳兴,岂是当年秉烛游”则表达了作者在公务之余,偶然间寻得这份闲适与乐趣,并非当年那种因公务而不得不熬夜出游的情境,强调了这次游览的轻松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崆峒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翠幄阴迟,画栏烟瘦,东风愁负莺燕。
芳径锄香,筠篮担露,入市韶光偏贱。
谁借藏娇屋,早分与、莓苔一半。
信知倦蝶痴蜂,暗笑弄花人懒。
何事尹邗避面,任休滞残寒,眉黛慵展。
巾紫凝妆,鞓红酣酒,羞问情深浅。
唯有婵娟月,尚飞近、移春庭院。
待上瑶台,又怕琼箫写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