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殆欲寝,黄花能起予。
妙香来枕上,正色立霜馀。
护外劳编竹,培深更荷锄。
收功归我枕,洗眼读残书。
白日殆欲寝,黄花能起予。
妙香来枕上,正色立霜馀。
护外劳编竹,培深更荷锄。
收功归我枕,洗眼读残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温馨画面,展示了农人勤劳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黄菊花的种植过程的细腻描述,表达了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白日殆欲寝”一句,以日光西斜作为背景,描绘出时间接近傍晚的情景。接着,“黄花能起予”则显示诗人被黄菊的芬芳所吸引,这里的“起”字蕴含着诗人情感的激动和对自然之美的呼应。
第三、四句“妙香来枕上,正色立霜馀”,通过黄花的香气如同枕边清泉般轻拂而过,以及色彩在晨露中显得格外鲜明,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护外劳编竹,培深更荷锄”两句,描写了农人的辛勤劳作。这里的“护外”指的是保护黄菊免受外界伤害,“劳编竹”则是用竹篱笆来圈住花圃,而“培深更荷锄”则展示了农人对土壤的精心培育和锄草,以确保黄菊健康成长。
最后两句“收功归我枕,洗眼读残书”,诗人在完成了一天的劳作后,回到家中,枕上休息。同时,“洗眼”一词常用来比喻清醒地观察事物,这里则是指诗人在阅读前先清洗双眼,以示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而“读残书”则表明诗人即便是在劳作之余,也不忘学习和积累知识。
整首诗通过黄菊这一植物,勾勒出了一个既勤劳又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美好的农人形象,以及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