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辇才难得,三朝有上人。
琢诗方到骨,至死不离贫。
风帐孤萤入,霜阶积叶频。
夕阳门半掩,过此亦无因。
侍辇才难得,三朝有上人。
琢诗方到骨,至死不离贫。
风帐孤萤入,霜阶积叶频。
夕阳门半掩,过此亦无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高洁之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侍辇才难得,三朝有上人"表明侍奉君王的才能不易获得,但历经三个朝代总有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两句可能是在赞美诗中的主人公,或许是隐喻诗人的自我期许。
"琢诗方到骨"则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到了骨髓之深。"至死不离贫"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坚守,这种态度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以此自诩,表示不愿意为了物质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风帐孤萤入,霜阶积叶频"这一联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风吹动了帐幕,萤火虫偶尔闪烁其中,而外面则是霜冻的台阶,上面积满了落叶。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夕阳门半掩,过此亦无因"则更深化了这种感觉,黄昏时分,家门半掩,给人一种既关闭又开放的复杂情感。"过此亦无因"意味着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和功名利禄都没有兴趣,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精神洁癖的理念。
闻鸡一唱罢,占斗三星没。
天高月徘徊,野旷山突兀。
暗蛩泣草露,怨乱语还咽。
凉萤不复举,点缀稻花末。
惟馀络纬豪,悲壮殷林樾。
小虫亦何情,孤客心断绝。
魂惊板桥穿,足侧石子滑。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
高城谩回首,叠嶂屹天阙。
遥知秋衾梦,千里一飘忽。
庐阜有佳人,颜色皦冰玉。
不能时世妆,萧然古冠服。
纷纭倚市门,组丽眩红绿。
妖歌促艳舞,飞上黄金屋。
安知乘鸾侣,流落堕空谷。
风泉入环佩,月露作膏馥。
粱肉岂不珍,瀹雪煮黄独。
聊用慰朝饥,岁寒肤起粟。
绮丛三尺尘,无路到松竹。
谁能抚孤桐,为奏招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