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远矣萧郎死,墨竹古来俱可数。
自从老可出湖州,世人始信前无古。
此图高古不知名,欲与湖州相抗衡。
森森矛戟自相向,淅淅枝条如有声。
高堂素壁时张挂,潇洒浑疑却炎夏。
莫言无地种琅玕,自有清风满图画。
王维远矣萧郎死,墨竹古来俱可数。
自从老可出湖州,世人始信前无古。
此图高古不知名,欲与湖州相抗衡。
森森矛戟自相向,淅淅枝条如有声。
高堂素壁时张挂,潇洒浑疑却炎夏。
莫言无地种琅玕,自有清风满图画。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陈亮的《题画竹》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子画卷。诗中不仅赞美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也表达了对古代画家王维和萧郎的敬仰之情。
首句“王维远矣萧郎死”,开篇即点明了对古代大师的怀念,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而萧郎则是指另一位古代画家,这里用“远矣”和“死”字,表达了对逝去大师的深深哀思。
接着,“墨竹古来俱可数”,指出自古以来,以墨竹为题材的作品虽多,但能真正达到高古境界的却屈指可数,强调了这幅画的独特性。
“自从老可出湖州,世人始信前无古”,通过叙述老可(可能是指某位画家)在湖州创作出一幅高古的竹画后,世人开始相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评价,突出了作品的创新性和影响力。
“此图高古不知名,欲与湖州相抗衡”,诗人直接赞美这幅画作的高古风格,虽然未被广泛知晓,但它却有与湖州(古代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相匹敌的艺术价值。
“森森矛戟自相向,淅淅枝条如有声”,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竹子的形态比作矛戟,既展现了竹子的挺拔与力量,又赋予了它们生命力,仿佛枝条间传来细微的声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高堂素壁时张挂,潇洒浑疑却炎夏”,描述了这幅画作在高雅的厅堂中悬挂时的情景,它不仅装饰了空间,还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夏日之外的世界。
最后,“莫言无地种琅玕,自有清风满图画”,诗人以琅玕(古代传说中的美玉,此处借指竹子)作比,表达即使没有实际的土地种植,这幅画中也充满了清风,寓意着竹子的精神和艺术之美超越了物质的存在,深入人心。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古代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艺术创新与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