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金身倚景星,景星时与月齐明。
景星得月禅房静,月蘸景星贝阙清。
玉镜光悬上塱底,菱花香散北冈屏。
山僧有意相留款,漏尽更残始过城。
百尺金身倚景星,景星时与月齐明。
景星得月禅房静,月蘸景星贝阙清。
玉镜光悬上塱底,菱花香散北冈屏。
山僧有意相留款,漏尽更残始过城。
这首诗描绘了景星与夜月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以及山中僧人生活的宁静与雅致。
首句“百尺金身倚景星”,以“百尺金身”形容景星之高大辉煌,与“倚”字相呼应,展现出景星的雄伟姿态。接着,“景星时与月齐明”一句,将景星与明月并置,强调两者在夜晚的明亮对比,营造出一种壮观的视觉效果。
“景星得月禅房静,月蘸景星贝阙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景星与月的和谐共存,禅房的静谧与月光的清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其中,“蘸”字生动地表现了月光轻柔地洒在景星上的情景,而“贝阙”则借用了古代宫殿的意象,增添了画面的华美。
“玉镜光悬上塱底,菱花香散北冈屏”两句,通过“玉镜”和“菱花”的比喻,分别描绘了景星和月光的纯净与香气,以及它们在不同方位的分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意的融合。
最后,“山僧有意相留款,漏尽更残始过城”两句,以山僧的形象收尾,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山僧的邀请与等待,以及时间的推移,都暗示着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星与月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山中僧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竹林彼一时,仲容乃此游。
寥寥千载后,忍曰为良谋。
古人心匪遐,用舍多风流。
身容纵未老,岁月去不留。
结茅我山椒,诗书尚何求。
固将淑诸人,犹能诵轲丘。
朅来南风薰,见子忘百忧。
阮盖青云器,涛戎信其俦。
取酒且勿饮,听作商声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