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楼之名散庵立,时哉时哉贵翔集。
训行处仁要领会,德成胜非由所习。
眼高四海远者远,知效一官急者急。
工夫当思寸阴竞,渊源不可短绠汲。
斋楼之名散庵立,时哉时哉贵翔集。
训行处仁要领会,德成胜非由所习。
眼高四海远者远,知效一官急者急。
工夫当思寸阴竞,渊源不可短绠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二十一日同昌甫镇头和森桂时斋之句》。诗中以“斋楼”为背景,通过“散庵”的命名,表达了对时间流转、时机把握的深刻思考。诗人强调了在处世行事中,仁爱之心的重要性,并指出道德成就并非单纯依赖于外在学习,而是内在修养的结果。
“眼高四海远者远,知效一官急者急。”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视野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高瞻远瞩的人能够看得很远,而专注于小官职的人则可能感到紧迫。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视野与社会角色之间平衡的思考。
“工夫当思寸阴竞,渊源不可短绠汲。”最后两句强调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积累的深远意义。诗人认为应当珍惜每一刻,勤奋不懈地追求进步,同时认识到知识的源泉深不可测,需要不断汲取,不能浅尝辄止。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门有车马客,问客来何乡。
答云三河长,家世侍君王。
白玉为门枢,黄金为佩珰。
击鼓吹笙竽,坐客宴高堂。
主人行肃客,何惜千金装。
兄弟两三人,出入生辉光。
长兄中大夫,仲弟侍中郎。
金吾称季弟,千骑在东方。
入门游后园,辘轳缠银床。
梧桐十二树,树树双凤凰。
客谢主人去,扬辉道路旁。
主人但伛偻,欲上万年觞。
客不回头顾,金玉难为将。
世上空嗟惜,宾主两相当。
君不见西粤三洞天,都峤白石俱相连。
平川突出起勾漏,千岩万洞如蜲蜒。
烟云咫尺藏变态,丹书宝篆知何在。
怪石岑崟骑不行,斜穿小径蓬蒿碍。
前山耸拔势峥嵘,峰腰半作波涛声。
久雨溪流成巨浸,听之使我心魂惊。
侧向林中闻虎吼,丹成或使青龙守。
葛令不曾岭外来,那得此中开户牖。
户牖直与天门通,三山海上转濛濛。
乘舟弱水何时度,徒看日出扶桑东。
西来诸山多岚气,白昼霞光馀此地。
冢上年年黄蝶飞,云中烨烨青鸾起。
我欲乘之何处求,遥城层阙杳难游。
为问清歌饮美酒,何如邓岳使人留。
秋风不静秋树喧,瑟瑟萧萧动我门。
秋气长含终古恨,愁悲那复此时论。
秋树独深君子叹,悲回惜往倍销魂。
物象多年殊故色,悽凉即事了晨昏。
秋风偏向空庭入,古木婆娑亦共翻。
无多零叶随风转,应许孤枝寄日温。
叶畏风寒枝暖日,此中有雠兼有恩。
始知肃杀非天意,使秋摇落使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