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酒盈樽在,浅深随意加。
满天都是雨,荡子不知家。
投食庸诗代,针符入鬓斜。
应知刘碧玉,独自恼荷花。
蒲酒盈樽在,浅深随意加。
满天都是雨,荡子不知家。
投食庸诗代,针符入鬓斜。
应知刘碧玉,独自恼荷花。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庄园中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蒲酒盈樽在,浅深随意加”描绘了夏日午后,主人以蒲草制成的酒器盛满了酒,酒液深浅不一,随心所欲地斟满,营造出一种自在闲适的生活氛围。这里运用了“蒲酒”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夏日的气息,也暗示了主人的豪放与随性。
接着,“满天都是雨,荡子不知家”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联系起来。满天的雨,似乎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与变化,而“荡子”则可能是指那些在外漂泊、远离家乡的人。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关怀和对他们处境的同情。
“投食庸诗代,针符入鬓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庸诗”作为投喂食物的替代品,既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尊重,也暗含了对生活琐事的幽默处理。同时,“针符入鬓斜”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应知刘碧玉,独自恼荷花”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荷花赋予了情感,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刘碧玉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理想。荷花的“恼”,既是对环境的反映,也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夏日庄园中的生活场景,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生活、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送君守山阳,羡君食淮鱼。
送君使钟陵,羡君江上居。
怜君喜为吏,临行不唏嘘。
纷纷出歌舞,绿发照琼梳。
归鞍踏凉月,倒尽清樽馀。
嗟我病且衰,兀然守文书。
齿疏懒食肉,一饭甘青蔬。
爱水亦已乾,尘土生空渠。
清贫虽非病,简易由无储。
家使赤脚妪,何烦短辕车。
君船系东桥,兹行尚徐徐。
对我竟不饮,问君独何欤。
蜀中酴醾生如积,开落春风山寂寂。
已怜正发香晻暧,犹爱未开光的皪。
半垂野水弱如坠,直上长松勇无敌。
风中娜娜应数丈,月下煌煌真一色。
故园闻道开愈繁,老人自恨归无日。
百花已过春欲莫,燕坐绳床空数息。
朝来满把得幽香,案头乱插铜瓶湿。
一番花蕊转头空,谁能往问天台拾。
年老百病生,风痹已三作。
主家长患聋,说法仍害脚。
十年学趺坐,从此罢雀跃。
闭目时自观,寸田饱耕凿。
下种本无种,服药亦非药。
田熟根自生,病去如花落。
吾生默已定,有数谁能却。
数尽吾则行,未应堕冥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