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发日,须要识鸣方。
雷自我军营上起,主军大胜客军伤,天意助吾祥。
兵发日,须要识鸣方。
雷自我军营上起,主军大胜客军伤,天意助吾祥。
这首诗《兵要望江南(其二十五)占雷第九》由唐代诗人易静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争中的雷鸣景象,并暗示了胜利的天意。
“兵发日,须要识鸣方。” 开篇点题,兵发之日,需明辨雷鸣之意。这里的“鸣方”可能指的是雷声的方向或预示的意义,暗示着战争的走向和结果。
“雷自我军营上起,主军大胜客军伤,天意助吾祥。”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雷声从我军营地升起的情景,预示着主军将取得胜利,而敌军则会遭受损失。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了对战争结局的预言,强调了天意在战争中的作用,表达了对胜利的乐观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巧妙地结合了自然现象与军事战略,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于战争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独特洞察,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国风美王化,关雎正彝伦。
结发谐伉俪,恩爱日相亲。
窈窕慎淑仪,嫌昵非所欣。
甘从冀子耨,不厌黔生贫。
如何会稽妇,呶呶丑负薪。
亦有薄行士,杀妻求将军。
所贵闺门内,相敬如友宾。
举案重高义,断丝感微言。
嗟嗟白头曲,忍作清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