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
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
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
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
滕口终自愧,吾敢乏王师。
官宁惮淹留,职在拊茕嫠。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
西山失半壁,且复下囊辎。
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
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
书冷行熠耀,壁虫催杼机。
昏釭夜未央,高枕梦登巘。
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
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
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
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
滕口终自愧,吾敢乏王师。
官宁惮淹留,职在拊茕嫠。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
西山失半壁,且复下囊辎。
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
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
书冷行熠耀,壁虫催杼机。
昏釭夜未央,高枕梦登巘。
这首诗描绘了山农的生活与诗人黄庭坚的观察与关怀。首句“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展现了山农居住环境的偏远和劳作的艰辛,召集起来时间较长。接着,“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反映出农民对官府征役的疑虑和不满,担心被欺骗。
诗人通过“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不愿过度苛责。他以“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表明自己的公正立场,试图消除误解。然后,诗人感慨自己作为官员的责任,“官宁惮淹留,职在拊茕嫠”,表示即使停留时间长也要履行职责,照顾孤寡。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表达了对农民的歉意,因为带兵而来可能给他们带来困扰。诗人还提到战事失利,“西山失半壁”,但决定暂时放下军务,“且复下囊辎”。夜晚,诗人听到“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的宁静,看到“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的自然景象,内心平静。
最后,“书冷行熠耀,壁虫催杼机”描绘了书房的寂静和纺织声,而“昏釭夜未央,高枕梦登巘”则以梦境收尾,暗示诗人深夜仍在思考民生疾苦,希望能有所作为。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关注民间疾苦、体恤百姓的仁政情怀。
东风凝寒寒欲谢,凤历初临三五夜。
閒门寂寂暗尘生,闻道喧吟在官舍。
吾闻终岁食在农,耕桑处处随春风。
东南疆界有程限,何须括勘劳农功。
古来礼制缘人情,骄奢踰越有常刑。
世间金玉众所贵,讴歌乐土民怀生。
普天之下皆王土,日中为市通商贾。
四民衣食在勤生,以法急之何所措。
弘羊一来人意殊,愁者已多欢者疏。
大人不问逃亡屋,世事悠悠争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