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植忠孝,传家惟两字。
辟彼桥树枝,垂荫南山梓。
南山文梓千云材,鸣珂出入向金台。
殿中仙翰乘春洒,池上新词对月裁。
自抱孤贞谁共说,种葵广署纷成列。
葵花向日有时红,臣心恋主何年歇。
舒傍尧阶蓂共芳,移来汉圃芝同茁。
会稽野人方食芹,欲献徒令笑迂拙。
相公植忠孝,传家惟两字。
辟彼桥树枝,垂荫南山梓。
南山文梓千云材,鸣珂出入向金台。
殿中仙翰乘春洒,池上新词对月裁。
自抱孤贞谁共说,种葵广署纷成列。
葵花向日有时红,臣心恋主何年歇。
舒傍尧阶蓂共芳,移来汉圃芝同茁。
会稽野人方食芹,欲献徒令笑迂拙。
这首《葵阳篇》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葵”这一植物象征忠贞不渝之心,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颂扬与追求。
开篇“相公植忠孝,传家惟两字”,点明主题,赞颂了忠诚与孝顺的美德,并强调这是家族传承的核心价值。接着,“辟彼桥树枝,垂荫南山梓”以桥树和南山梓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忠孝之德如同树荫般覆盖后世,荫庇子孙。
“南山文梓千云材,鸣珂出入向金台”两句,进一步将忠孝比作珍贵的木材,能够吸引高官显贵的青睐,暗示忠孝之人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殿中仙翰乘春洒,池上新词对月裁”则以春日的仙翰(即书法)和月下创作的新词,象征着忠孝之人不仅在物质上有所成就,在文化与艺术上也有所贡献。
“自抱孤贞谁共说,种葵广署纷成列”表达了忠贞不渝的个人品质,即使无人理解,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葵花向日有时红,臣心恋主何年歇”以葵花向日比喻忠臣对君主的忠诚,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舒傍尧阶蓂共芳,移来汉圃芝同茁”则将忠臣比作古代圣贤身边的人物,共同繁荣。
最后,“会稽野人方食芹,欲献徒令笑迂拙”以会稽野人的故事,表达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渴望为国家尽一份力,但往往因方式不当而被嘲笑。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小雨啼花,深烟怨柳,往事倩谁重诉。
甃冷铜瓶,尘封玉镜,试问荒溪鸥鹭。
说起那时恨,又恐怕、莺愁燕苦。
醉馀一点閒情,立尽阑干凉露。残月三更南浦。
想山鬼清游,木兰微赋。
金碗生苔,漆灯无焰,应是不胜凄楚。
叹一场春梦,长堤外、落红无数。
记取明朝,莫上危楼高处。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
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
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
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
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
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
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
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
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斯臭也。贞为不听。
信为不诚。国斯无刑。媮居幸生。不更厥贞。
大命其倾。威兮怀兮。各聚尔有。以待所归兮。
猗兮违兮。心之哀兮。岁之二七。其靡有徵兮。
若翟公子。吾是之依兮。镇抚国家。为王妃兮。
银筝钿瑟声俱悄。把酒和卿细道。
色厌丽华名,官薄金吾好。
累却糟糠今十载,须象服、持来相报。堪笑。
把钗荆裙布,当了花诰。
时值设帨清秋,正茱萸香绽,芙蓉花袅。
玉指劈霜橙,兽炭熏龙脑。
但得餔糜常举案,何必誇、天涯金绕。相告。
权册尔佳名,少君德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