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良朋集,欢歌晚未收。
应时传角黍,随俗荐蒲瓯。
层阁超尘响,清江醒醉眸。
昔贤鹦鹉会,悽断藕花洲。
玉树良朋集,欢歌晚未收。
应时传角黍,随俗荐蒲瓯。
层阁超尘响,清江醒醉眸。
昔贤鹦鹉会,悽断藕花洲。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当日,王廷相与同僚们宴集的情景。首句“玉树良朋集”点明了聚会的高雅氛围和参与者之间的深厚友谊。接下来,“欢歌晚未收”则生动地展现了宴会的热烈与持续时间之长。
“应时传角黍”一句,巧妙地融入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通过“应时”二字,强调了节日的特定性和习俗的传承。“随俗荐蒲瓯”则进一步描绘了以菖蒲酒助兴的习俗,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庆祝方式的多样性。
“层阁超尘响,清江醒醉眸”两句,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一方面描绘了宴会所在的环境之美——高楼上的声音回荡,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美酒佳肴带来的愉悦与兴奋。同时,“清江醒醉眸”中的“清江”既指实际的河流,也象征着心灵的清澈与纯净,表达了宴会不仅带来身体上的欢愉,更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净化。
最后,“昔贤鹦鹉会,悽断藕花洲”引用了历史典故,将宴会与古代文人雅集相联系,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表达了对古人风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当前聚会的珍惜之情。整个诗句流畅自然,情感丰富,成功地捕捉了端午节宴集的欢乐氛围和文化内涵。
经术传家几缙绅,孙吴决策旧无人。
上将用武方留意,汝始程能遂发身。
伫展六韬登上第,更资三釜及偏亲。
两科自此增双美,何患衰宗不再振。
吴郡为僚日,如公最妙龄。
众寻归鬼录,独出佐王庭。
道丧思人物,公存尚典刑。
伤哉今亦逝,唯我老零丁。
俯瞰江流万尺台,暑天长引好风来。
若为今夕如相避,怀抱何由一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