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积连旬雨,况惊一叶秋。
乱云低复合,大火暗潜流。
商意回蘋末,笳声到枕头。
宁须感摇落,不断是边愁。
苦积连旬雨,况惊一叶秋。
乱云低复合,大火暗潜流。
商意回蘋末,笳声到枕头。
宁须感摇落,不断是边愁。
这首《立秋》诗,由明代诗人林尧俞所作,描绘了立秋时节特有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
首句“苦积连旬雨”,开篇即点出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接着,“况惊一叶秋”一句,以“一叶秋”的轻盈与突然,反衬出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感慨。这两句通过雨与秋叶的对比,巧妙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乱云低复合,大火暗潜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象。乱云翻滚,仿佛在天空中编织着复杂的图案;而“大火”(指天蝎座的心宿二星)虽隐于云层之下,却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暗示着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捉摸。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商意回蘋末,笳声到枕头”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商音,古代五声音阶之一,常与秋季相联系,此处象征着秋天的气息。蘋末,指水草的尖端,这里用来形容商音的细微变化。笳声,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音悠长哀婉。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细腻。
最后,“宁须感摇落,不断是边愁”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的平静接受,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忧虑。诗人似乎在说,面对自然的变迁,无需过多感伤,而边疆的不安定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忧虑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立秋》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填词作诗亦不恶,焉用聚铁铸大错。
南韶使者旧台臣,迂性与时常枘凿。
旅食京华三十年,鹓鸾队底藏孤鹤。
踪迹看如水上萍,交游半似风中萚。
而今已是白头翁,坐对疲氓意萧索。
眼前书卷一秋檠,梦里溪山几芒屩。
高谈欲吐觉心慵,良法思行苦才薄。
皎皎圆蟾竹映窗,沈沈苦雨苔欺阁。
生涯醉醒自无聊,世事苍黄吁可愕。
鹿门深处近吾家,归与庞公行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