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端上人》
《赠端上人》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佛法本无二,谁论律与禅。

水行到处入,月出有时圆。

事去何尝念,忙中不废眠。

松堂白日永,幡影自飘然。

(0)
翻译
佛法本质上没有区别,何必区分律宗和禅宗。
水流向哪里就进入哪里,月亮升起时有时会圆满。
事情过去后何必总是挂念,即使忙碌也不忘休息。
在松堂里白天漫长,经幡的影子自然地飘动。
注释
佛法:佛教的基本教义。
无二:没有本质差别。
律:律宗,佛教的一个分支。
禅:禅宗,佛教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水行:水流流动。
到处:任何地方。
入:融入。
事去:事情过去。
何尝:怎么会。
念:挂念。
忙中:忙碌的时候。
废眠:忘记休息。
松堂:松木建造的厅堂,常用于修行。
白日永:白天漫长。
幡影:经幡的影子。
飘然:自然飘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名为《赠端上人》。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生活态度的表达。

“佛法本无二,谁论律与禅。”这两句讲述了佛教的本质是一致的,不应分裂为不同的派别,如律宗与禅宗。这反映了作者对佛法纯粹性和统一性的追求。

“水行到处入,月出有时圆。”水能流动至任何地方,月亮则在特定时间呈现其完整的圆形。这些自然景象被用来比喻心灵的自由和内在规律的完善。

“事去何尝念,忙中不废眠。”这两句表达了作者面对繁忙生活的心态,即便是在忙碌之时,也能保持一份宁静,不为过往事情所困扰。

“松堂白日永,幡影自飘然。”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安详的画面:在松树环抱的禅堂中,阳光透过叶隙,时间似乎变得悠长;而幡(旗帜)投下来的影子随风轻轻摇曳。这是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精神寄托之所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佛教思想的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在平和的心境。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题射猎图

满目西风塞上尘,五花骢马转精神。

凭君莫射双飞雁,恐有音书寄远人。

(0)

草萍驿和萨天锡

林外轻风帽影斜,客衣近染紫山霞。

等閒点检春多少,墙角蔷薇几树花。

(0)

和叶知事题郁山房

曾到招提旧宿房,衣巾飒飒夜清凉。

砌苔绿裛松花嫩,窗日红低竹影长。

时为烹茶薰石鼎,频呼沽酒过邻墙。

追随方外无由得,一笑浮生逐稻粱。

(0)

寄天竺长老住集庆龙翔寺·其一

东南隐者人不识,一日才名动九重。

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衲衣香煖春留麝,石钵云开夜卧龙。

何日相从陪杖屦,秋风江上采芙蓉。

(0)

题舒噜存道元帅招安云南彻里国部诗卷

文武全材信丈夫,奇哉述律策勋殊。

铜标界海光东汉,卉服浮江格有虞。

日月照临蝼蚁穴,丹青点染犬羊图。

还朝自草平南表,刻石燕然得比无。

(0)

题米元章画青山白云

南宫神迈将军李,写丹青如泼墨水。

川云江树指顾间,只尺吴山数千里。

小楼接栋山之阳,孤舟㰕棹渡者将。

桃源有路堪结隐,欲排大粒观圜方。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