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丁丁,刹那不停。日复一日,百年此声。
云是现前,瞥然已迁。去来今者,名也非坚。
谓学佛言,佛无我分。了当忘物,不可为训。
期月三年,宣尼有言。知人则哲,尧舜犹难。
慎言谨行,古之君子。恕必恕人,责斯责己。
曰褒而贬,曰刺而誉。三代以降,此风纷如。
刻漏丁丁,刹那不停。日复一日,百年此声。
云是现前,瞥然已迁。去来今者,名也非坚。
谓学佛言,佛无我分。了当忘物,不可为训。
期月三年,宣尼有言。知人则哲,尧舜犹难。
慎言谨行,古之君子。恕必恕人,责斯责己。
曰褒而贬,曰刺而誉。三代以降,此风纷如。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精炼的语言,探讨了时间、变化、自我认知以及道德修养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开篇“刻漏丁丁,刹那不停”描绘了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性,强调了时间的珍贵与紧迫感。接着,“日复一日,百年此声”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云是现前,瞥然已迁”则表达了事物变化迅速、转瞬即逝的特点,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眼前。接下来的“去来今者,名也非坚”指出事物的名称并非永恒不变,强调了世间万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
“谓学佛言,佛无我分”部分,诗人借用佛教思想,探讨了自我认知与解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超越个体局限、追求精神自由的观点。随后,“了当忘物,不可为训”则告诫人们在追求精神境界时,不应过于执着于外物,但同时也指出这种观点难以成为普遍的教诲或准则。
“期月三年,宣尼有言。知人则哲,尧舜犹难”引用孔子的话,强调了了解他人、理解人性的智慧,同时指出即使是古代圣贤如尧舜,也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实践的难度。
“慎言谨行,古之君子”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倡导君子应以谨慎的态度行事,体现了儒家伦理中的道德实践原则。
“恕必恕人,责斯责己”部分,诗人提出了宽恕他人的道德理念,并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认为在道德实践中,应先责备自己,后宽恕他人,体现了儒家“仁”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曰褒而贬,曰刺而誉”总结了道德评价的方式,指出在给予他人评价时,应既赞扬其优点,也指出其不足,通过正反两面的评价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变化、自我认知、道德修养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道德问题的独到见解,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文学魅力。
莲勺秦时月,水色碧于玉。
中有焚鱼人,临轩濯双足。
兰芽宛中央,妙技能刻鹄。
溯洄望蒹葭,凄怆乱心曲。
我有一亩宫,三径殊局促。
君昔抱琴来,亲见山水渌。
桑麻蔼轮蹄,箫管转华烛。
桑扈托晨风,翱翔啄我粟。
墉壑何萧条,蚕盆亦不浴。
丁男鬻已尽,寡妻犹岸狱。
安得旧雨来,击鼓洗桎梏。
长歌去路遥,遥遥去何处,枫桥与断桥。
两岸梅花五更月,布帆吹去风翛翛。
啸傲山水前,岂遂称豪贤。
豪贤举动笑腐儒,饮酒纵博胆气粗。
朝出赴急难,夜归提头颅。
一旦功成不受报,有时义在仍捐躯。
不然潜生至老死,结屋种树临江湖。
雨晴放艇随渔父,客散分餐饲鹤雏。
君不见吴要离,宋林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