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枕汾川首,城分并塞支。
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
冱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
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
邑枕汾川首,城分并塞支。
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
冱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
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
此诗《静乐》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描绘了静乐县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氛围。首句“邑枕汾川首”,以“枕”字形象地描绘出静乐县紧邻汾河之首的地理位置,展现出其依水而建的自然风貌。接着“城分并塞支”一句,进一步点明静乐县在地理上与并州和边塞的关系,暗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两句,通过“遗牧地”和“材木剩”描绘了静乐县丰富的自然资源,既适宜放牧,又蕴藏丰富木材,展现了其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
“冱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则通过“冱泽”(寒冷的湖泊)和“腥风虎下”(腥风四起,老虎下山)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充满野性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暗示了这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最后,“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一句,借用了古代楼烦族擅长射箭的故事,表达了即使拥有如此优秀的技能,也无法解决更大的问题,暗含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个人能力有限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乐县自然环境和历史故事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沧江之波不盈掬,小石棱层削寒玉。
晓露无声堕古苔,九节灵苗为谁绿。
兰桡去后汀渚空,濛濛疏雨吹烟丛。
回琴点瑟邈何许,风味泠然谁与同。
举世纷纷竞秾郁,此草弃置无人录。
粉署仙郎最爱之,写向茅斋伴幽独。
西风昨夜凉思多,门前俗客稀经过。
银笺翠管发佳兴,唤起叠山同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