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元因口得名,柔调未及画眉声。
寒梅苦竹荒林下,却此笼中语更清。
山鸟元因口得名,柔调未及画眉声。
寒梅苦竹荒林下,却此笼中语更清。
这首诗《蜡觜》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蜡觜这一鸟类的独特之处。
首句“山鸟元因口得名”,开篇点题,以“山鸟”为引,说明蜡觜因其独特的鸣叫声而得名。接着,“柔调未及画眉声”,将蜡觜的鸣声与画眉鸟进行对比,强调其声音的柔和与细腻,暗示蜡觜在鸣叫时展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鸟类的优雅与温柔。
“寒梅苦竹荒林下”,描绘了蜡觜栖息的环境,寒梅与苦竹交织于荒林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蜡觜生存环境的艰苦与不易。
最后一句“却此笼中语更清”,转折笔锋,将蜡觜从自然环境中的鸣叫与被囚禁在笼中的鸣叫进行了对比。这里的“更清”不仅指声音更加清晰悦耳,也暗含了对自由之美的向往与对束缚的无奈。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蜡觜独特鸣声的描绘,以及对其生存环境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