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扇风即生,自然非勉强。
天炎风亦炎,气爽风亦爽。
谓风自扇出,风性应无两。
谓风不藉扇,扇收风何往。
祝鮀不能辨,公输难措想。
明有时而暗,泰山蔽一掌。
智有时而愚,扬声以止响。
倏忽丧混沌,神珠得罔象。
谁能去安排,豁然天地朗。
摇扇风即生,自然非勉强。
天炎风亦炎,气爽风亦爽。
谓风自扇出,风性应无两。
谓风不藉扇,扇收风何往。
祝鮀不能辨,公输难措想。
明有时而暗,泰山蔽一掌。
智有时而愚,扬声以止响。
倏忽丧混沌,神珠得罔象。
谁能去安排,豁然天地朗。
这首诗《摇扇》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自然现象和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
首先,诗人以“摇扇风即生”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扇动时自然生风的情景,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顺应。接着,“天炎风亦炎,气爽风亦爽”,对比了不同气候条件下风的不同表现,体现了自然界中风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谓风自扇出,风性应无两”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风是否真的源自扇子的摇动?这引发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随后,“谓风不藉扇,扇收风何往”进一步探讨了风与扇子的关系,提出即使扇子停止摇动,风也并非无处可寻,暗示了自然规律的独立性和内在联系。
接下来,“祝鮀不能辨,公输难措想”引用古代故事,表达了对复杂问题难以解答的感慨。通过“明有时而暗,泰山蔽一掌”的比喻,诗人揭示了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以及自然现象背后的隐秘规律。
“智有时而愚,扬声以止响”则反映了对智慧与行动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指出,有时过度的言语或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强调了适度与平衡的重要性。
最后,“倏忽丧混沌,神珠得罔象”通过“混沌”和“神珠”这两个概念,探讨了宇宙万物的起源与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而“谁能去安排,豁然天地朗”则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以及在遵循自然规律下,世界将呈现出清晰明朗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生智慧的独特洞察,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