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高槐旧相门,传闻南渡此移根。
心经百岁风霜苦,身受三朝雨露恩。
破穴中霄经电火,繁阴六月似云屯。
池台锦绣知何在,幸尔青青尚独存。
千尺高槐旧相门,传闻南渡此移根。
心经百岁风霜苦,身受三朝雨露恩。
破穴中霄经电火,繁阴六月似云屯。
池台锦绣知何在,幸尔青青尚独存。
这首《建炎槐》由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描绘了一棵历经沧桑的古槐树。诗中通过槐树的形象,寓含了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坚韧。
首句“千尺高槐旧相门”,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这棵槐树的高大,仿佛见证了历史的更迭,曾经是显赫的象征。接着,“传闻南渡此移根”一句,暗示了这棵树可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或许曾随历史的洪流迁移,见证了南宋南渡的动荡时期。
“心经百岁风霜苦,身受三朝雨露恩”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槐树的生命历程。百年来,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承受了岁月的磨砺,但同时也享受过朝代更迭中的恩泽,寓意着生命在艰难中成长,在恩惠中得以延续。
“破穴中霄经电火,繁阴六月似云屯”描绘了槐树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力。即使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它依然挺立不倒;六月的酷暑下,它的浓荫如同云层般覆盖,为生灵提供庇护。这里不仅赞美了槐树的顽强,也隐喻了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池台锦绣知何在,幸尔青青尚独存”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的欣慰。尽管往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但槐树依旧生机勃勃,成为历史见证者中的一抹绿意。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古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碧苇萧萧风淅沥,村巷沙光泼残日。
隔篱炊黍香浮浮,对门登网银戢戢。
刺舟渐近桃花店,破鼻香来觉醇酽。
举篮就侬博一醉,卧看江山红绿眩。
武陵源深并溪入,无数桃花闹春色。
水面红云欲崩坏,波间烂锦光相射。
昔人误行偶见之,归来醉眼眩红碧。
秦时鸡犬不闻声,但觉晓窗烟雾白。
那知紫府亦仙源,此华万树烧晴川。
少年苾刍谁教汝,照花作意开幽轩。
灵云说悟被花笑,南泉欺客花不言。
何如睡足无一事,倚栏红雨春风颠。
愁来想见故山路,未归先作山中篇。
悉如羊公鹤,氋氃费推遣。
心如旋磨驴,日夜团圞转。
夫子为讥诃,譬说颇蔓衍。
愁心得少休,忽作象鼻卷。
出门无所诣,地坐息疲喘。
路穷辄一笑,兴尽复回反。
风光闻布谷,人家初煮茧。
倚藤望九峰,层叠分浓浅。
仲夏林木深,古寺雨初足。
殿阁风瓯鸣,閒庭草空绿。
小轩试凭几,解箨爱新竹。
点笔记题诗,粉色不受触。
道人有佳处,面数良以熟。
翛然亦无营,来往相追逐。
此时偶相值,一笑天宇局。
何当烹壑源,看此粟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