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建炎槐》
《建炎槐》全文
明 / 程本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千尺高槐旧相门,传闻南渡此移根。

心经百岁风霜苦,身受三朝雨露恩。

破穴中霄经电火,繁阴六月似云屯。

池台锦绣知何在,幸尔青青尚独存。

(0)
鉴赏

这首《建炎槐》由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描绘了一棵历经沧桑的古槐树。诗中通过槐树的形象,寓含了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坚韧。

首句“千尺高槐旧相门”,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这棵槐树的高大,仿佛见证了历史的更迭,曾经是显赫的象征。接着,“传闻南渡此移根”一句,暗示了这棵树可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或许曾随历史的洪流迁移,见证了南宋南渡的动荡时期。

“心经百岁风霜苦,身受三朝雨露恩”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槐树的生命历程。百年来,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承受了岁月的磨砺,但同时也享受过朝代更迭中的恩泽,寓意着生命在艰难中成长,在恩惠中得以延续。

“破穴中霄经电火,繁阴六月似云屯”描绘了槐树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力。即使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它依然挺立不倒;六月的酷暑下,它的浓荫如同云层般覆盖,为生灵提供庇护。这里不仅赞美了槐树的顽强,也隐喻了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池台锦绣知何在,幸尔青青尚独存”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对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的欣慰。尽管往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但槐树依旧生机勃勃,成为历史见证者中的一抹绿意。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古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作者介绍

程本立
朝代:明

(?—1402)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猜你喜欢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渔村落照

碧苇萧萧风淅沥,村巷沙光泼残日。

隔篱炊黍香浮浮,对门登网银戢戢。

刺舟渐近桃花店,破鼻香来觉醇酽。

举篮就侬博一醉,卧看江山红绿眩。

(0)

寄题紫府普照寺满上人桃花轩

武陵源深并溪入,无数桃花闹春色。

水面红云欲崩坏,波间烂锦光相射。

昔人误行偶见之,归来醉眼眩红碧。

秦时鸡犬不闻声,但觉晓窗烟雾白。

那知紫府亦仙源,此华万树烧晴川。

少年苾刍谁教汝,照花作意开幽轩。

灵云说悟被花笑,南泉欺客花不言。

何如睡足无一事,倚栏红雨春风颠。

愁来想见故山路,未归先作山中篇。

(0)

次韵彭子长佥判二首·其二

悉如羊公鹤,氋氃费推遣。

心如旋磨驴,日夜团圞转。

夫子为讥诃,譬说颇蔓衍。

愁心得少休,忽作象鼻卷。

出门无所诣,地坐息疲喘。

路穷辄一笑,兴尽复回反。

风光闻布谷,人家初煮茧。

倚藤望九峰,层叠分浓浅。

(0)

夏日雨晴过宗上人房

仲夏林木深,古寺雨初足。

殿阁风瓯鸣,閒庭草空绿。

小轩试凭几,解箨爱新竹。

点笔记题诗,粉色不受触。

道人有佳处,面数良以熟。

翛然亦无营,来往相追逐。

此时偶相值,一笑天宇局。

何当烹壑源,看此粟米粥。

(0)

戊子大水二首·其二

夜半传呼河入室,揽衣下床深没膝。

旧来水不到谯门,老巫归咎西门君。

西门君去老巫舞,明年却娶河伯妇。

(0)

京兆王持正叔以特诏至阙下除将仕郎放归山意若不释然者于其行置酒以饯之·其二

百首新诗兴不疏,锦囊盈载出东都。

扁舟莫羡鸱夷子,自有山堂敌五湖。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