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喜身无事,乘春但种花。
时时游野墅,往往宿僧家。
入竹新寻笋,燃铛旋煮茶。
趋朝十里路,来往不嫌赊。
自喜身无事,乘春但种花。
时时游野墅,往往宿僧家。
入竹新寻笋,燃铛旋煮茶。
趋朝十里路,来往不嫌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诗人自得其乐,无需外在繁杂事务打扰,只是在春天种植花朵,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时游野墅,往往宿僧家"表明诗人的生活简朴而自由,不羁的灵魂在山水间流连,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
"入竹新寻笋,燃铛旋煮茶"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片段,从竹林中寻找新鲜的竹笋,并以简易的方式烹饪食物,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趋朝十里路,来往不嫌赊"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的豁达,不急不躁,即便是短暂的十里之行,也能享受其中的旅途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生活情趣的展现,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情感体验。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是文人墨客常常向往的理想境界。